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为更好的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7月29日上午,在南通天生港镇街道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群青少年走进两位南通老兵家中,听他们讲述峥嵘岁月里的难忘故事。
6年峥嵘岁月受益终生
沙达人出生于1943年,他1962年6月入伍,在上海武警部队服役,在部队时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曾任班长职务,多次获评“五好战士”以及神枪手等荣誉,1968年正式退伍。6年时间的部队生涯,可以说让沙老受益终生。
“新兵怕打炮,老兵怕队列”,回忆当年的军旅生活,沙老说部队要求非常严格,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训练必须全副武装,早晚报到,军容整齐。在谈到获得神枪手的经历时,沙老还展示了射击的站姿、跪姿和卧姿,他说,只有坚持不断的训练,才能打得准,打得稳。
沙老给孩子们展示自己从军时的老照片
“在部队的6年当中,无论是训练和执勤,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部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保卫祖国的义务,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中。”沙达人说,有国才有家,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的战士,才有了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希望孩子们能够好好珍惜。
上海老兵的南通情缘
在新白龙庙社区还有一位86岁的老兵,他叫张绍裘,老家在上海嘉定。1951年,年仅17岁的他,响应国家抗美援朝的号召志愿参军,1969年退伍时,因为机缘巧合被分配到南通,从此就在南通扎了根。
从1951年入伍到1969年退伍,张绍裘18年的军旅生涯里,先后在启东、海安和南通市区等多个地方服役,担任过司务长等职务。退休后,张绍裘发挥了自己的“老兵精神”,在社区建设、居家养老等方面乐于奉献、发挥余热。今年疫情期间,张老还带头进行捐赠,真正做到“退休不褪色,勇敢跟党走”。
孩子们为老兵系上红领巾
在听了两位爷爷的故事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要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将老兵们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革命精神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