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淮河防汛一线,有这样一对党员“父子兵”,父亲杨金波在洪泽航道站工作,儿子杨洋则是淮安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防汛进入关键时期,这对父子俩一直坚守一线,这一守就是许多个日日夜夜。
上午8点半,杨洋和战友们早早地来到堤坝加固点开展新一天的工作。虽然是一名90后小伙,但杨洋身上却不失成熟干练,如今已担任了淮安市消防救援支队王营消防站站长。
7月3日奔赴沭阳沂沭泗流域前置备勤点,7月15日转战环太湖流域无锡前置备勤点,7月22日再战淮河盱眙前置备勤点,杨洋和74名战友连续转战三地,至今已有整整27天。
“我们作为国家队和主力军、作为驻守自己家乡的消防队伍,一定要发挥‘忠诚奉献,精武担当’的淮安消防精神,不怕吃苦,连续作战,不断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一个又一个任务。”杨洋坚定地说道。
抵达盱眙第二天晚上,盱眙县淮河东风大堤周嘴段出现管涌。堤坝后就是上千百姓,容不得半点闪失。杨洋和34名队友立刻赶赴现场处置险情,从当天晚上9点到11点半,很快就处理完9个管涌点。“我们基本上是半小时内要装18个沙袋,规定四个铁锹装填一个沙袋,一个沙袋重量大概在40斤。”杨洋告诉记者。
“喂,爸!(中饭吃过啦?)刚刚吃过午饭(防汛形势怎么样啊?)……”中午午饭后,杨洋的父亲杨金波给儿子打来了微信电话,除了寒暄问候外,老杨还会把自己掌握的一些防汛信息及时告诉儿子。
杨金波在洪泽航道站工作,今年已经58岁,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老杨依然每天赶到单位协助开展巡航工作。父子俩各自坚守,隔湖相望,每天只能在闲暇时通过电话联系。老杨表示,不论是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还是有着很深的航道情结的水利“老兵”,只要是组织需要,自己都会义不容辞,工作越是到了最后时刻越不能够掉链子。对于同样奋战在防汛一线的儿子,老杨也有着深深期许和殷殷嘱托:“一是要积极地在防汛一线建功立业;二是请他放心,我们会照顾自己和他的家属、孩子;三是希望他自己照顾好自己,周边的战友也要保护好,我们在后方也会全身心地支持,希望他安心地工作。”
截至7月29日下午两点,淮河盱眙段水位15.40米,比前一天水位下降0.05米,比警戒水位仍高出0.80米。杨洋表示,虽然连续作战让大家有些身心疲劳,但水位不降,大家一定坚守不退,全力保障淮河流域安全度汛:“我的脚下是大堤,身边是战友,背后是人民群众,只有保护好大家才能维护小家的安全。我和我的父亲在各自的防汛岗位上都会尽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护我们淮河流域的安全,让大家最后都能够早日团聚。”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王德俭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