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新闻人永远在路上。在东海县桃林镇就有这样一位永远在路上的新闻人,在从事乡镇新闻报道工作33年的历程中,他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写出了1万多篇新闻稿件,被各级媒体采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勤奋的新闻人。
今年52岁的李冬是东海县桃林镇文化站的站长,也是一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他从事乡镇新闻报道已经有33年的历史了。李冬说,他1987年高中毕业以后回到农村,成为一名靠土地吃饭的农民。但是,在劳动的同时,他对学习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东海县桃林镇文化站站长 李冬:“劳作之余,常喜欢听广播、看报纸的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渐渐地对新闻写作产生了兴趣。面对农村生活中所见、所闻,农民的所思、所盼,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手中的笔。”
从那时起,李冬就开始深入农村采访,陆续将新闻作品发表在各级媒体上。在33年的新闻写作生涯中,李冬练就了一身“铁脚板”。他相信,“七分跑、三分写”,只有沉下去,接地气,才能采挖到“沾泥土”、“冒热气”的新闻。他曾穿行于雨雪灾害天气的现场,报道抗灾救险的感人故事;他曾徒步数十里山路,采访40年如一日坚守教学一线的乡村老教师。1991年,东海县桃林镇遭遇水灾。为了报道抗洪的新闻,李冬放弃了休息时间,趟着1米多深的洪水进行采访。
东海县桃林镇文化站站长 李冬:“(有一天)中午顾不上吃饭,整理赶写汛情、灾情的稿件,回来时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为赶发新闻,又在二十多分钟内完成稿件写作。晚上刚到家,当我得知,大石埠水库出现险情时,立即赶到现场,直到深夜12点多钟才赶回家。”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李冬不顾危险,从大年初一就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连续奋战三个月,没有休息一天。他拍摄了《雪中坚守》、《最美志愿者》等感人至深的新闻照片,采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践行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东海县桃林镇文化站站长 李冬:“在卡口即将撤销的时候,我跑遍了全镇36个卡口,为260多名一线值守人员拍摄了“全家福”。三个月,我采写了160多篇稿件,分别被农民日报、新华日报、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采用。 ”
东海县桃林镇政府宣传办工作人员 戎飞:“李站长特别认真,特别勤奋。几乎每一天都在忙着写稿子,写出了一大批反映桃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接地气的稿件。我特别佩服的一点是,他特别能吃苦。脚底板硬,眼力劲好,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在33年的新闻路上,李冬用坏了4台相机、记满了60多本采访笔记、积累了50多本作品剪贴簿。他的新闻作品,曾经获得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三等奖;他本人连续32年获得东海县优秀新闻工作者,2015年被评为连云港市劳动模范。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这些荣誉,依然奋战在新闻报道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