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前后开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江苏经济运行经历了严峻考验。江苏省各地坚持“六稳”、“六保”方针,于危机中觅新机,开新局,市场预期总体向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活力。
今年的6.18购物节期间,灌云县电商馆的销售人员忙得够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上午一直在这边下订单,没挪窝。”
受疫情影响,在4月份之前,这里的生意还是门可罗雀。其实,上半年江苏省有很多商家的经历与灌云电商一样。生意由淡转旺,离不开全省各地连续出台的帮扶举措。减税、降费、减租、降息,宏观政策支持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让微观市场主体攻坚克难,有底气,加快发展有动力。无锡华光汽车部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薄铸栋说:“国家出台的中小微企业社保减免,整个集团大概节省1000万,给后面的投资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数据显示,上半年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转负为正”,增速为1.8%。工业生产基本恢复,重点领域发展态势良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得益于新基建投入不断加快,挖掘机、变压器、光纤、光缆等产品产量上半年都是正增长。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公众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正在恢复,一个重要体现是市场主体数量的变化。据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江苏市场主体从3月份开始实现正增长,上半年新设市场主体101万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9%。至此,江苏累计市场主体1111万户。
省市场监管局企业登记指导处处长陈幸忠告诉记者,保市场主体是“六保”的重要一环。也可以说,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消费是对市场信心的最直接有力的体现。上半年,江苏省各地纷纷出台“消费券”、“补贴券”、“购物券”等优惠举措,帮助引导消费,增添市场活力。据省发改委主任李侃桢介绍,上半年各地举办了127场消费促销活动,平均下来不到两天就有一场。
“现在整个消费券全省发放超过了27个亿,带来的效果非常好,撬动整个社会消费300个亿,是十多倍的一种拉动量。”
但是,相关数据也显示,疫情对全球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仍在持续,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稳需求、稳产业链、稳就业 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大疫当前,百业艰难,但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认为,应增强信心,迎难而上,育新局、开新机,奋进下半程,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取得好成绩:“越是在形势严峻的时候,企业更要发挥自身优势,牢牢抓住企业的技术攻关。下半年我们完全有信心,一定能够把它给补回来。”
更多详细报道,欢迎收听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苏南地区FM95.3)的各档节目,《江苏新闻联播》07:00-07:30《新闻早高峰》07:30-09:00《新闻晚高峰》18:00-19:00。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茂强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