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梅雨季长江中下游发生大洪水,让我们见识了诸多古建筑的“坚挺”。
湖北鄂州,长江中的观音阁
江西庐山,鄱阳湖中的落星墩
同样经历了“暴力梅”的无锡也有这样一座古建筑多年来历经洪涝考验它就是位于锡山区鹅湖镇——三公祠
三公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现存思泉亭及房屋三间,祠内有明清代石刻碑记9块,西墙上嵌有步弓石一块。
思泉亭
步弓石
“步弓”刻在三块叠置的黄石条上,形状近似于现代的圆规,是当年丈量土地而制作的标准工具,全国罕见,文物价值很高。而三公祠之所以会历经洪涝考验是因为它相距鹅真荡不足百米,地势较低,每年汛期都有被淹危险,部分严重年份甚至遭受水淹。
三公祠与鹅真荡位置关系图
2019年7月锡山区检察院在对区内文保单位安全隐患摸排过程中证实三公祠的洪淹隐患,为保护三公祠,锡山区检察院决定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第一步
检察官前往实地走访调查,并查询相关专业资料。
第二步
检察官先后多次联合各职能部门,就三公祠文物保护必要性以及职责权限、责任主体等达成共识,并建议职能部门请教碑刻专家,围绕碑刻保护、杜绝水患、文保建筑修缮等问题共同研究制定整治方案。为有效推进三公祠保护工作,锡山区检察院还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了诉前检察建议。
第三步
针对水患问题,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以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施工为契机,计划在原围墙外新建钢筋混凝土挡墙。整个工程今年3月份开工,紧邻三公祠的水域排空作业。
7月23日检察官与鹅湖镇联系得知,三公祠今年已解除洪淹“警报”,祠内碑文已完成清洁保护并拓印留存,相关部门建立了长效保护机制,文保建筑也已纳入修缮计划。
一砖一瓦浸透历史
风霜雨雪皆有故事
愿三公祠在各方保护下亦如观音阁和落星墩一样,成为屹立不倒的传奇古建筑。
(来源:江南晚报,锡山检察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