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近2亿条公民个人信息,他从“暗网”坠入法网……

2020年07月24日 22:21:4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暗网”,一个很多人听说过但却无法进入的地方,因其极强的匿名性和保密性,滋生了许多犯罪。

  今年3月,镇江市公安局从工作中发现的一条帖子着手,终于在“暗网”上撕开了一个缺口,顺藤摸瓜,捣毁一条销售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产业链,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涉及公民个人信息2亿余条。这是镇江侦破的首起暗网案件,也是镇江公安机关“净网2020”专项行动的重大战果之一。

  一个账号引出一条“黑色产业链”

  2020年3月,镇江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在对暗网进行巡查时,发现了一条售卖银行信用卡办理个人信息数据的帖子,而信息展示的截图上,赫然有着多名镇江丹阳籍人员。镇江公安立即抽调全市网安专业技术力量成立专案组,一定要把这起新型网络犯罪“拿下”。

  暗网,是潜藏在互联网之下的“深网”,普通搜索引擎根本无法进行访问浏览,需要通过专业浏览器、使用特殊加密技术层层跳转。与生俱来的隐匿性,使得利用暗网实施的犯罪活动即使被发现了,也很难通过一个随机生成的账号锁定嫌疑人身份,这给公安的侦察工作带来了挑战。

  “利用暗网实施犯罪行为,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网络技术绝不一般。”镇江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支队长杨忆宁说,他立即组织人手对本案线索展开分析研判。侦查人员仔细查阅其他城市侦办同类案件的经验材料,逐个案例分析归类总结,光是笔记就写满了十几张A4纸,案件思维导图更是画了无数张。几个昼夜交替,在依托大数据分析反复研判的基础上,一条黑色产业链的雏形已初步摸清,但由于暗网数据隐匿太深,追踪溯源异常艰难,仅凭一个账号,根本无法直接锁定嫌疑人。如何打开突破口,成了案件成败的关键。

  民警“黑话”联系嫌疑人

  面对僵局,侦查人员决定调整思路,通过暗网主动联系嫌疑人。

  “这是一步险棋,在暗网上聊天都是用行话,说错话露个怯就前功尽弃,但一旦成功就会是一个突破口。”侦查民警说。凭借之前对众多案例的熟悉,民警成功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暗网交易者,和对方熟练地使用“行话”交流。同时,技术团队争分夺秒地对嫌疑人暗网账号开展密码破译,终于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王某。

  王某毕业于国内某知名大学计算机系,曾在上海某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计算机水平异于常人,非常符合最初进行的“脸谱描绘”,且具备作案能力和作案动机,案件至此,终于取得重大突破。

  专案组于6月在贵州成功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通过循线追踪,很快又于7月初在广西抓获犯罪嫌疑人罗某。在审查嫌疑人王某时,专案组发现,与其长期聊天的对象有一个下线,该人长期回收各类网贷、银行数据,并且聊天记录中反映该人手中疑似有近2亿条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通过进一步开展侦查,专案组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廖某某。

  三度敲门,险些与嫌疑人擦肩而过

  “你是廖某某吧,我们是江苏省镇江市公安局民警,有些情况需要你配合调查。”随着第三次敲门,上海市某小区一户人家的大门终于打开,犯罪嫌疑人廖某某被成功抓获。

  原来,民警通过分析王某的暗网交易行为,明确了下线廖某某位于上海,并获知廖某某近期准备回福建老家参加亲戚婚礼的消息。一旦其回到老家,将为后续工作带来巨大变数,支队长杨忆宁决定,立即派员赶赴上海实施抓捕。

  但是,廖某某暂住地的社区民警向抓捕组反映了一个情况:因疫情期间工作要求,各小区对流动人口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摸排,但廖某某所租住的房屋始终没有人在家,所以无法确认是否是其实际居住地。

  经过一番研究,社区民警会同社区工作人员以走访为由先行上门,但是始终无人应答,为了不打草惊蛇,抓捕组决定留一组人员观察,其他人员先行撤退。

  7月13日,上海下着大暴雨,打着伞目标明显容易暴露,躲在楼洞里难以观察到情况,伏击民警只得找了一个略有遮挡的角落站着,汗水雨水混杂着将一次性雨衣粘在他们的身上。

  过了一个多小时,民警再次上门,依然无人应答。

  就在大家都认为廖某某可能不住在这里,准备到其原先就职的单位了解情况时,伏击人员发来信息:“窗帘动了!里面应该有人!”与此同时,另一条信息也佐证了廖某某正在家中。这次,廖某某终于打开了大门,而他口袋里,还装着第二天回福建的车票。

  垂死挣扎,嫌疑人妄图当面删除犯罪痕迹

  “不许动!你干什么!?”几名民警一拥而上,将廖某某制服。

  原来在民警敲开大门表明来意后,廖某某假意配合,却试图趁民警不备删除电脑上的相关资料。将其制服后,民警询问其几部手机密码,廖某某始终沉默不言、拒绝交代。被民警依法带至当地公安机关进行讯问时,廖某某依然坚决否认自己的犯罪事实。

  在对其设备进行勘验时,民警发现电脑硬盘槽内是空的,无法开机,但电脑是现场直接封存,不可能遗失。勘验民警拿出了现场拍摄的录像再次查看,发现廖某某触碰电脑后,有一个细微的扔东西的动作,民警根据这个线索,对现场搜出的全部设备逐个勘验,最终发现,廖某某使用U盘作为系统盘,在被抓捕的一刹那,想通过这种方式销毁证据。

  始终沉默,竟是害怕“被砍”

  被带回镇江后,廖某某依然不配合审查工作,民警一方面对其作案工具进行数据勘验,一方面在审讯中寻找突破口。在聊到暗网上有哪些新鲜的事物的时候,廖某某第一次打开了话匣子,向民警介绍起了暗网世界,言语间还有些得意。民警抓住机会,追问其为何会在暗网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廖某某告诉民警,此前他一直在上海一家公司上班,但是因为收入太低而离职,一家人在上海生活开销又很大,这才想到通过暗网来犯罪。

  尽管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廖某某始终不愿交出电脑和手机密码,民警深度询问才得知,他是害怕手机电脑交出去后,暗网交易对象“砍他全家”。最终在民警坚持不懈连续7个小时的开导后,廖某某终于放下戒备,全盘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行为,以及电脑、手机密码。至此,案件顺利告破。

  警方提醒:“暗网”只是隐蔽却不是隐形,一旦深陷其中,最后必将从“暗网”坠入“法网”。

  (来源:江苏广电镇江中心站/冯源 通讯员/赵沁宇 李阳 编辑/苏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