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邵伯:一座因闸而兴的名镇

2020年07月24日 11:42:02 | 来源:扬州学习平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以邵伯埭得名的江都区邵伯镇,西濒棠湖,东临艾菱、荇丝、渌洋,四湖环抱,港汊交错,京杭运河贯通南北,盐邵河连接西东,水资源极其丰富。过船设施有3座大型现代化的邵伯船闸,另有沟通里下河地区的盐邵船闸,是京杭运河线上重要的水运枢纽。

  经济因闸而兴

  邵伯埭的创建人谢安

  邵伯原为水乡村落,自东晋谢安于此筑埭,服务于过往船舶的商业相继出现。唐、宋以后,日益繁荣。时至清代,由于邵伯六闸以及铁牛湾水流湍急,北方、南方客商贩运的南北货往往于邵伯镇就地销售,为邵伯镇带来了商机,时有“灯火万家,行旅如织,百货屯取,商铺鳞次”之说。鼎盛时期,客籍人士于邵伯经商者颇多,外地商人于邵伯建彭城、中州、西河、江西、浙绍、句容等会馆6所。

  邵伯镇是扬州的北大门,乃漕运必经之地。清代年漕运量在400万石左右,商货也有400万石之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邵伯不仅因水兴镇成为运河线上的商贸重镇,且出现了众多以水运为业的船户。时至今日,邵伯水运专业户仍远远多于周边乡镇,以水运专业户组成的联合体运输公司五六家,拥有数百艘船舶,其船舶的载重量小的在百吨以上,大的数百吨,甚至千吨以上。装载货物以煤炭、石油、建筑材料为主,行驶于大江南北。

  文化因闸而盛

  斗野亭

  邵伯因谢安筑埭而得名,后人思谢安之德,建甘棠庙,植甘棠树,以资纪念。谢安在东晋时,曾力挽狂澜,拯救危局,在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引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乘船途经邵伯的文人墨客大都要登岸,凭吊一代贤相谢安。北宋时,邵伯埭侧兴建了船闸,闸之近处有古梵行教寺,僧人又于寺旁兴建了风格别致的斗野亭,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文人墨客,或途经乘便游览,或专程前来者络绎不绝。

  元、明以后,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古镇邵伯,有历史厚重的邵伯埭、甘棠庙,景色宜人的邵伯湖,商业、手工业也极其繁荣,加之邵伯位居京杭大运河要冲,为官、商、士人南来北往必经之地,舟船守候过闸之际,文人墨客、名流高士们纷纷上岸游览赋诗。元有回族诗人萨都剌,明有官至大学士的李东阳;清代尤多,有以编明史《国榷》而著名的谈迁,红桥修楔闻名于世的王士祯,《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以及林则徐、曾国藩等名臣,康熙、乾隆两位帝王。他们笔下的诗文篇章,不仅丰富了邵伯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让历史悠久的邵伯镇成为一册文明长卷。

  旅游因闸而旺

  宋七贤诗碑刻(局部)

  进入21世纪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生活,改善自然环境,开发旅游资源,邵伯镇人民政府在2002年于临近宋代斗野亭旧址重建斗野亭。其亭紧邻邵伯船闸,面河临湖,美景尽收,斗野、思贤、唱晚诸胜相映成趣,并集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字迹,重勒七贤诗于壁,使故实重现于今朝。缅先贤于往昔,展宏图于未来,游人见之,胸襟当为之一阔。2012 年,又在甘棠广场建起高大的谢安石像,甘棠大街东侧兴建了仿古的巨型石牌坊。

  为迎接大运河申遗,节制闸下的邵伯明清运河故道及岸线得到全面整治,修旧如旧,运河古韵重现。最终故道与邵伯码头、邵伯古堤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邵伯镇成为名符其实的运河遗产小镇,近年来,到这里寻访探秘的游客络绎不绝。

  作者: 陈跃 来源/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