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长江镇田王村,传说是名臣范蠡和美人西施的归隐之地,历史上又叫“大王村”。渔歌唱晚、落叶堆叠,积淀了2500多年的乡韵乡愁。今日的田王村,作为江苏省单体规模最大的花木育苗基地,成功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乡村,十年时间唱响了“富起来”、“美起来”、“文明起来”的乡村发展三部曲。
小小树苗八寸长,一年当得十年粮。2011年,田王村抢抓如皋作为花木之乡,但没有大型小苗繁育基地的契机,发展专攻小苗培育的“田王苗木”。如今已达到占地1280亩,年产上亿株小苗的规模。田王苗木成功吸纳了周边大量“夕阳劳动力”,为百姓致富提供了一条新路。这位正在苗圃里除草的王美凤老人已经86岁。王美凤欣喜地表示,除草一天也能挣五六十块钱。
王美凤老人
为了更好的帮助村民致富,田王村实施了“晚霞计划”,为60岁以上,身体健康,尚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培训花木技能,提供就业岗位。
老人家说,到这里进行除草工作,一天能挣五六十元钱,已经心满意足了。田王苗木管理人员丁有志介绍,每年用工平均在80人左右,年人均工资都在2万元。
在田王苗木的带动下,村民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而家底同时厚实了的村委会,也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环境整治,让村庄从“富起来”向“美起来”转变。这些天, 村里又开启了新一轮庭院整治行动,由点及面,推动环境整治从“村庄大环境”向“家庭小环境”延伸。
事实上,多年的环境整治,也让生态理念深入田王村每一个村民的心底。村民黄石建说,大家都很自觉,垃圾不是随随便便乱扔的,都是进垃圾筒、垃圾箱。
如皋市长江镇田王村党支部书记于玉兵介绍,村里把原来的老粪坑全部填埋掉,原来的呆沟呆塘、家沟家塘全部美化到位,家里的庭院不美观的,动员各家各户把庭院做美观。
不过,对于于玉兵来说,除了富裕与优美,他更想打造一个有灵魂的田王,让在这片土地生长、从这片土地走出去的人都能共享一份集体记忆。等梅雨季节过去,暂时停工的“田王村乡村大舞台”将恢复建设。
于玉兵说,等大舞台建成,老百姓既能来健身,又能在这里观看娱乐节目,还可以在这个乡村大舞台跳跳广场舞,让乡村文明在田王村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