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我苏|叮咚,您有一套会讲故事的明信片,待亲启!

2020年07月20日 08:00:1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当时间足够久远,所有的照片都会变得有意味和感人。”

  一张老照片,述说着人间烟火的百姓故事,是历史记忆的光影定格,也成为时代发展的生动注脚。7月23日—27日,以“读书追梦,阅享小康”为主题的第十届江苏书展将在苏州举办,我苏网携手江苏凤凰职业教育图书有限公司和谭金土老照片收藏馆,向你“寄出”一组独家设计的珍藏明信片。现在,跟着小苏一起推开记忆的门,让我们一起在光影之中,触摸历史温度,感受旧时姑苏的生活气息,和深厚文化底蕴。

  扎着羊角辫的软萌小女孩,手拿针线学起妈妈的样子缝制起衣裳。即使黑白像素下,也仿佛可见那日的阳光,街角的喧嚣,空气里的小浮沉......笑眼弯弯的模样,正是上世纪苏州家庭温馨生活日常的写照。

  男宝宝、女宝宝,分筐筐,养胖胖。丝绸是苏州的一张烫金的城市名片,丝绸之都盛泽曾经创造了“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辉煌。上面这张老照片记录的就是旧时苏州蚕姑选育蚕种的画面,被蚕姑们选中的蚕宝宝任务重大:吃成一个大胖子,吐丝结茧变身“大元宝”,柔软的丝绸看我们的吧!

  一柄纸扇,开合之间尽显文士风雅。苏扇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以雅致精巧,富有艺术特色而著称,苏扇制扇技艺,更是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面这张老照片记录的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州檀香扇厂画师以烙铁为笔,在檀香扇面上烙画。“一扇在手,香溢四座”,下次去苏州,记得入一把檀香扇哦~

  “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依水而生的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古吴地便是“民食鱼稻,以渔猎为业”,“鱼食”的历史甚至比“饭稻”更早些。上图为六七十年代苏州太湖渔民编织渔网的场景,渔网打捞上来的是入腹的美味,也是创富的秘籍。

  采矿灯、大锄头、白毛巾,装备齐全采煤去!上面这张照片的主人公是苏州西山太湖煤矿的一位矿工。西山位于苏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往日的煤矿早已闭坑,如今的西山也已成为旅游胜地,“改革开放造大桥,交通便利刮刮叫,青山绿水环境好,缥缈高峰建设好......”唱的就是西山近几年的发展状况。

  或许你知道苏州的千年风雅,却不一定知道它的手艺百态。据西方传教士札记中的资料显示,苏州在康熙时期已经有钟表作坊。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钟表正是苏州制造,中国最早的钟表生产基地也在苏州。上图记录的是1959年,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苏州手表厂的一位钟表师傅正在修复古钟。

  钟摆左右,时光滴答。苏州不仅钟表历史悠久,制作工艺也相当优秀。20世纪50年代,苏州研制成功我国首批宝石轴承和人造红宝石,改变了我国钟表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上图记录的就是苏州手表厂的技工师傅们研磨人造红宝石的画面。

  人人都道苏州丝绸好,但却不知这背后是多少手工匠人的坚持与传承。上图记录的是苏州丝绸研究所的一名老技师的工作场景,他正在对照绘制好的意匠图,在织机上挑制花纹样板,也就是织物的设计纹稿“模本”。这种预先编制图案信息程序的工作,又叫“挑花结本”,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数字程序语言,有了老技师的“模本”,就可以复制出无数的同样绣品了。

  是婉约温柔的江南水乡,是天工苏作的工匠之都,也是风景这边甚好的经济优等生。经过时光的洗礼,苏州的文化气息早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今的苏州,也正在用一个个生动实践描绘着小康生活的幸福画卷。本次江苏书展落座宝藏苏州,又会带来哪些惊喜,关注我苏客户端,7月23日起我们一起挖掘~

  PS:想拥有这组精美实用又具有收藏意义的明信片吗?想成为记忆收藏家吗?赶紧下载“我苏”客户端在该稿件下留言,或关注@我苏特稿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戳这里一键直达>>),我们将抽出10名幸运鹅送出这套独家设计的珍藏明信片,心动就赶紧行动吧!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下载“我苏”客户端参与互动赢好礼↓↓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