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醒:高考后的这些骗局,不得不防!

2020年07月15日 11:18:5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各地高校招生工作也会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时候诈骗分子也会跟着活跃起来。他们利用考生和家长入学急切的心理,到处宣扬可以帮考生就读理想大学,以各种方式骗取钱财。为了防止考生和家长落入圈套,苏州吴中警方7月14日举行了新闻通气会,根据近年的相关案例发布了预警提示。

  1、认识高校领导有“内部指标”,男子轻信被骗10000元

  去年7月,赵先生报警称被人骗了10000元。赵先生的儿子在高考中没发挥好,没有达到文正学院的投档分,只差了几分。通过托熟人找关系,认识了李某,对方自称和学校校长很熟,可以帮忙。只要赵先生肯花点钱,就可以买到“内部指标”,保证录取。在支付了李某10000元后,赵先生却发现再也联系不到对方了。

  【案例分析】

  以有高校的“机动名额”、“内部指标”、“特殊关系”、“计划外录取”为幌子的高招诈骗手段比较常见,诈骗分子声称只要花点钱打点关系,就能上理想的大学。结果家长钱花出去后,往往找不到对方了。

  【警方提醒】

  高考招录程序都是合法、公开、透明的,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遇到录取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一旦谈到花钱解决一定不要相信。

  2、“名牌大学”发来录取通知书,结果是成人教育学历

  去年,市民赵女士的女儿高考成绩比预期差了20多分,正当她们一家发愁的时候,赵女士在QQ交流群里看到一条消息,根据她女儿的情况,交点钱就可以上中国邮电大学。赵女士在网上也找到了该学校,误以为这是一所不错的大学,很快就缴了费12000元。可当拿到了学校录取通知书,全家人都傻眼了,竟然是成人教育学历,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案例分析】

  近年来,总有不法分子使用近似正规高校名称或仿冒正规高校网站混淆是非,还有使用中国、北京、首都、华北、华东、财经、管理、经济等热门词汇虚构高校,在网上网下进行招生诈骗。

  【警方提醒】

  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入学门槛相对较低。骗子最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打“擦边球”,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3、“教育部门”发放“助学补助”,市民信以为真结果被骗500元

  去年高考结束后,小金接到了“教育部门”的电话,要给她发放“助学补助”。对方准确地说出了她的姓名和毕业的学校,甚至还知道她家住在哪个区、哪个街道。随后,对方告诉小金,因为她在高中学习努力,考虑到她家的生活条件比较困难,因此要给她发放“助学补助”。小金深信不疑,拿着自己的银行卡去ATM机前进行操作,按对方指示,结果将自己卡上的500元钱悉数转入对方账户。

  【案例分析】

  诈骗分子一般利用网络虚拟电话,冒充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的人,通过准确报出学生的姓名、学校、住址等信息,来获取家长和学生的信任,然后以发放助学金、奖学金的名义,要求家长或学生提供银行卡卡号和密码,并到ATM机进行转账操作。

  【警方提醒】

  当接到自称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要发放“助学金”、“奖学金”、“助学扶助款”的时候,考生及家长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和密码。一旦遭遇诈骗,及时拨打110求助。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王德俭 通讯员/施洁心 陈晓龙 编辑/梁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