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快与慢

2020年07月13日 14:37:17 | 来源:金陵之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

  那时,大寒刚至,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防控阻击战打响……

  如今,春分已过,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重启的生活如同春天蓄势待发

  这个冬春,江苏全力以赴,守望相助,展现了水韵江苏如水般的至柔、至刚

  江苏是美的,江苏是好的

  让我们,把江苏读给你听,听见你我心中家的声音——

  

《一个城市的快与慢》 

 罗拉拉         

  许多年前的一个午后,我在鸡鸣寺附近等公共汽车去大厂,阳光从梧桐树的枝桠间泄漏。那是夏天吧。夏天的南京的确如传说般闷热,然而,好在有梧桐树,有树阴下的微风,细碎的光斑落在走路或者骑车的人的身上、脸上,缓缓转动……时间行走,感觉清邈。就在那时候,还在另一个城市的我忽然决定了,要来南京久住。  

  到南京13年了,对这个城市已经相当熟悉了。

  很多时候,我们待在一间房子里,出门,把自己塞进一辆车,再到另一间房子里……即使是骑着自行车,或者快速地行走,看到的也只是行人、建筑以及自己满头脑的心事……很多时候我们在一个城市,其实跟这个城市一点关系都没有。

  快一点,再快一点,当我们的城市以蒙太奇一般的速度变化,当我们以机器一般的节律工作奔忙……我们只是从一个物质空间,到另一个物质空间,或者是从一个情绪空间,到另一个情绪空间。我们把自己关闭了。

  过于劳累,体力透支,这个长假没再外出。只是睡觉,看书看碟。想出去走走,却怕走进人堆里。想来想去,和朋友设计了一条相对寂静的路线,先是去太平门附近的九华山,再从那里走到解放门,到玄武湖边散步。

  1999年,初创的江苏商报就在九华山一旁的饭店后办公。我带着一帮实习生做专版,有点空闲时常去九华山玩。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初夏的傍晚,我带着六七个大学生,先围坐草地做一个有关企鹅肉的推理游戏,然后就在那个旧亭子里唱老歌,一首接一首,一直唱到天黑,头上有了星光,晚风吹拂,蛐蛐声四起,蚊子出动。

  好久不去那里了。九华山有了不少变化。

  往山上去之前,能看到一尊铜像,是风尘仆仆、打着绑腿、背着藏经箱的年轻玄奘。那片常常为我们的工作餐提供素炒及烧汤原料的苋菜基地不见了。佛塔里多了一只锁在玻璃匣子里的石箱。佛塔外多了几只小巧的佛手石椅。通往那个我们唱歌的亭子的路上,多出了成人与儿童两套游戏器械。然而旧亭子不见了,那里被围起来,不知道又要修建什么。佛塔的另一方向倒是多出一个新亭子,有几个人在撞钟。对古建筑旁出现的新东西,总有点抵触。

  我们没走进去,就在路边的石块上坐了下来。这里的树和草都未成气候,有些凌乱,但可以看到玄武湖。就这样闲坐着,有一着没一着地说着话,坐了一下午。

  然后起身,慢慢走到解放门,去玄武湖的湖边大道散步。

  高大的绿树,开阔的湖面,适宜的  清凉,稀少的游人,我们后悔不早点过来。朋友说许多年不来了。我想想,我来过几次,却从没有以这样的心境慢慢地走着。

  有个画家毛焰说,快是艺术的敌人。

  有的时候,快也是生活的敌人。

  多久没在南京慢慢地散步了。这个城市还是这么好。

  南京真是一个适合散步的城市。如果天气适宜,那些树,高上去的地势,城墙……甚至湖水,哪怕只是安静的街道。

  有空有闲,请来南京散步。

  文作者:

  罗拉拉,笔名肖林,知名媒体人、资深昆迷、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出版过随笔集《像蝶一样的碟》(江苏文艺出版社)、《旋转木马》(古吴轩出版社)与艺术文论《怕——柯军多元艺术探索》(中国戏剧出版社)等多部图书,担任过央视与江苏卫视合拍的大型纪录片《昆曲六百年》(荣获金鹰奖、白玉兰奖、星光奖等)的分集撰稿。新作《遗忘海——跨界艺术笔记》(东南大学出版社)获2014年度“中国最美的书”,2015年海峡两岸十大最美书,金陵文学佳作奖,书中所有插图皆为其本人亲手绘制。

  朗读者:

  姜林杉,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播音指导。

  编辑/姜琦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