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荣巷有一对“文艺夫妻”

2020年07月09日 07:02:51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是虎头鞋,老虎是百兽之王,民间认为可以驱邪避瘟,制作虎头鞋给小孩,是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这位阿姨在绣制的就是五毒肚兜,民间俗称农历五月为恶五月,毒虫四起,给小孩缝制五毒肚兜,寓意着祛病除邪,健康成长。”

  不久前的荣巷古镇举办的迎端午民俗文化活动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向在场居民一一讲解五黄、虎头鞋、丝网彩蛋、艾草香囊、五毒肚兜等民俗物品的由来和意义。他就是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志熙,他和妻子张荷娣不光是荷莲民俗文化展示中心的创始人,也是荣巷远近闻名的民间申遗“达人”。

1594181938082094931.jpg

  7年“复活”9项“非遗”

  王志熙今年78岁,张荷娣71岁,老夫妻俩住在荣巷老街上,是荣巷社区大名鼎鼎的民间申遗“达人”。从2006年开始,夫妻俩致力于完善论证、资料拍摄、材料准备等工作,7年间成功申报了9项省、市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594182038409056686.jpg

(整理申请材料)

  王志熙打小就喜欢文艺,小时候常坐在田埂上听老人们讲民间文艺故事。后来进了河埒公社宣传队工作,王老从此便与文艺结下不解之缘。时至今日,热爱文艺的种子早已在王老心中长成参天大树。王志熙和张荷娣相识于艺术团,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

  退休后,终于有了空闲的二老全身心投入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业。从准备书面材料、制作道具、彩排演出,到请人制作影像资料等,申遗的过程不光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更需要资金的投入。为此,夫妻俩把每月只有两三千元的退休工资都“搭了进去”,对于这些花费老人从来很大方,但对自己却很“苛刻”,平时穿的是别人送的衣服,用的是捡来的家具。有人笑话他们“连养老钱都搭进去了”,可夫妻俩却不后悔,“他们不懂这些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宝贝”。

1594182242092076467.jpg

  看似永远精力充沛、热情满满的王志熙,也曾险些被困境击倒。2003年,他被查出患上结肠癌,但身体恢复一些后,王老又一心扑在演出、教学和申遗上。心血的付出带来了回报,夫妻俩“复活”9项非遗,成功申报了无锡评曲、渔舟剑桨2项省级非遗,以及滚灯、花轿迎亲、荡湖船、龙舞、蚌舞、掉凤凰、掉采茶等7项市级非遗项目。

  无锡最后一对评曲传人

1594182007655004688.jpg

  每天上午,荸荠鼓和三跳板的节奏中,绵软婉转的唱腔伴着悠扬的曲调久久回荡在荣巷老街上。这是王志熙和老伴张荷娣正在传唱只属于他们的艺术形式——无锡评曲。

  评曲是无锡土生土长的曲艺,在全国也只有无锡有评曲。随着老艺人们慢慢过世,如今的正式传人只剩王志熙夫妇这一对了。王志熙与评曲结缘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也就是全国第一次曲艺和民歌调查时候,他后来师从平汉良老师,也是最后一位过世的评曲老艺人。之后即使社会变迁、生活困难,王志熙也从未放弃评曲的学习。

1594182209965033111.jpg

  因为社会认识的缘故,传统的东西完整传下来的已不多。作为“无锡评曲”的非遗传承人,王志熙近年来写词、编曲一肩挑,创作了《渔家乐》《国庆喜逢中秋节》《美就美在无锡景》等9首具有时代气息的“无锡评曲”新曲,并教会了一群队员演唱,在荣巷地区乃至滨湖区广为流唱。

  坚守与传承非遗文化

  为了推广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志熙夫妇在荣巷街道及社区先后成立了太湖民间艺术团、荣巷社区非遗文化团,如今队员已发展到100多人。团队以发扬太湖地区的民俗文化为目标,活跃在锡城大大小小的文化艺术舞台上。

1594182089462085535.jpg

  逢年过节,在惠山庙会、泰伯庙会、阳山桃花节和崇安年市等古镇老街总能看到王志熙夫妇带领团队表演荡湖船、抬花轿等精彩的“非遗”民俗节目。他们还到梁溪区、南泉、梅村、硕放等地传教荡湖船、舞龙、锡剧表演唱、无锡评曲等。

1594182103120047239.jpg

  除了在家乡传扬民俗文化,夫妇俩还致力于让民俗文化传得更广、走得更远,他们把舞龙、舞狮、锣鼓等传教到了江西、抚顺、湖北房县、山东德州、太仓、张家港等地。

1594182121190098608.jpg

  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荣巷地区的民俗非遗,王志熙夫妇在马山和平村成立了无锡市首个村级非遗文化展示中心“荷莲民俗文化展示中心”,常年免费对外做公益性展演,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在荣巷老街的巷子里也“藏着”一处荣巷非遗展示中心,这里是王志熙夫妇和艺术团平时排练和活动的场所。老房子里还存放着荡湖船、鱼、虾、蟹、河蚌、龙灯等多彩多样的表演道具,都是由巧手的张荷娣带领团员们亲手制作的。

1594182169764081994.jpg

  王志熙夫妇除了热心公益事业,还关注青少年教育。他们每年暑期都会到社区开办“青少年非遗大课堂”,教授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学生演唱“无锡评曲”,让非遗和传统文化走进年轻一代,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从2007年5月至2020年5月,王志熙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数达6500多小时。

  王志熙夫妇用对民俗文化的炽热情怀,几十年如一日专注地坚守与传承,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美守根人”。面对曾经获得的滨湖区“十佳文化家庭”、“最美滨湖人”、“无锡好人榜”、江苏省首批群众文化“千百万”工程文艺骨干、无锡市“最美家庭”等荣誉,王志熙朴实地说:“我要好好守着文化的根,让更多人感受到荣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量,为留住乡愁而奋斗终生!”如今,夫妻俩的心愿就是“给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宝贝找到接班人”。

  (来源:江南晚报 编辑/沈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