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档案馆获赠开国上将杨得志珍贵档案

2020年07月06日 21:50:0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7月6日)上午,原南京军区常委、联勤部部长杨建华少将向江苏省档案馆捐赠了一批珍贵档案史料,涵盖了其父亲开国上将杨得志、其岳父开国少将王六生及其本人的照片类、音响类、文字类和实物类档案。

  这批档案具体包括《杨得志生平简介》、《杨得志回忆录》、《杨得志画传》、《杨得志回忆录》(广播版光盘)、《杨得志围城打援故事片》、《杨得志将军大事年表》、杨得志将军历史照片;《开国将军王六生》、《王六生将军大事年表》、王六生将军历史照片;以及杨建华将军在香港回归前夕,作为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处防务技术专家组组长赴港工作的相关档案资料。

  1937年,在延安抗大学习期间,杨得志与部分井冈山时期的同志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杨建华少将介绍,在这批档案史料中,有不同规格的三颗子弹尤为珍贵,伴随了杨得志将军二十七年的戎马生涯,一直被杨得志将军及其家人视为传家之宝。

  比利时造“勃朗宁”(7.65mm)手枪弹

  这颗子弹是“勃朗宁”手枪子弹。“勃朗宁”手枪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温坊战役”中,从一名被俘的敌军连长手里缴获的。由于此战是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以来少有的胜利,故杨得志将军一直带着这支枪南征北战几十年,直到1979年,70岁高龄的老将军又携带这支枪指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边境自卫反击战。现在这支枪已被杨得志将军家人捐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但这颗原装子弹,也是83年的老革命,同样也承载了这些历史。

  德国造“驳壳枪”(7.65mm)手枪弹

  杨建华介绍,是从抗日战争初期杨得志就在使用德国造“驳壳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杨得志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团长,和日本军打的第一仗便是平型关战役。这颗德国造“驳壳枪”子弹的革命历史也在79年以上。

  美国造“卡宾枪”子弹

  从解放战争开始,杨得志所在的部队陆续缴获了国民党军队不少枪支弹药。这颗“卡宾枪”弹历经第五次战役、夏秋季防御作战、上甘岭战役、夏季反击战役等,是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英勇作战的见证,这颗子弹的革命历史至今也有68年以上。

  活动现场,江苏省档案馆馆长陈向阳接受捐赠并为杨建华少将颁发了收藏证书。陈向阳表示,省档案馆获赠杨得志上将、王六生少将和杨建华少将的珍贵档案资料,进一步丰富了省档案馆馆藏内容,提升了省档案馆馆藏的层次和价值,也为省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注入了新动能,为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积累了鲜活的教材,省档案馆将把这些档案资料整理好、保管好、利用好。

  延伸阅读:

  杨得志,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平型关战役、上甘岭战役等等,是戎马一生、功勋卓著的战将,是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授衔的开国上将之一。

  王六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战争、二万五千里长征、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建华,1969年入伍,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推进军队后勤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97年在担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处防务技术专家组组长期间,为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作出了贡献。退休之后仍积极发挥余热,深耕红色资源,厚植红色底蕴,宣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浦沫瀚 编辑/赵梦琰)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