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一周年。当天上午,830万盐阜人民翘首以盼的盐城黄海湿地世界遗产证书,在盐揭幕亮相。

这个象征着“金字招牌”的世界遗产证书上写了什么?记者专门联系采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邀请他对证书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证书最上方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公约》”的图文标志。正文内容大致分三部分,分别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意味着明确该遗产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需要全人类共同保护。证书落款时间为2019年7月10日;签发人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

东台条子泥是数百种迁徙鸟类的重要补给站。

全球极危候鸟勺嘴鹬,估计现存数量不过几百只。
盐城地处黄海之滨,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2019年7月5日,黄(渤)海湿地申遗成功。这块位于盐城的自然湿地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江苏首个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空白。这是盐城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成果,是践行“两山”理论的成功实践,更是国际社会对盐城黄海湿地价值和保护管理的充分认可。
一年来,盐城持续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动黄海湿地成为“共建共享、永续利用”的和谐遗产地,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更多“盐城智慧”、提供更多“盐城经验”。
下一步,盐城将严格履行《世界遗产公约》,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稳妥发展生态旅游业,探索一条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发展之路,始终让黄海湿地以最美姿态展现在世界舞台,让“地球之肾”永远造福人类。
新闻多一点
同日,黄海湿地申遗纪念封举办首发仪式。并组织文化志愿者分赴东台市、大丰区等地邮政支局进行实地盖戳,形成浓厚的知晓世遗、爱护世遗、融入世遗氛围。 为纪念并展现盐城黄海湿地的独特魅力,此次由盐都区图书馆开发的文创产品——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纪念封,在图案设计上融入不少盐城元素,比如麋鹿、丹顶鹤以及在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条子泥段发现的极危物种——勺嘴鹬。 据介绍,设计理念是将天上飞的丹顶鹤,地上跑的麋鹿,水里游的中华鲟等有机融入作品中。同时将传统元素和时尚元素相结合,形成符合当代审美的创意产品,弘扬盐城黄海湿地文化。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登瀛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