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条路、一面墙,看扬州社区网格治理如何提质增效

2020年07月05日 14:14:28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老城区,商贸企业多、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作为城市客厅的“管家”,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全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通过不断深化网格化治理,在“党建引领、多格联动、社区微治”的“1+3+N”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基础上,创新细化推出网格“四办”工作法,全面破解老城区“疑难杂症”,有效打通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

  4次“商办会议”化解“路权之争”

  “这条路归业主共有,你们无权通行”、“路在我方门前,为何不能通行”……今年1月份,一场居民与企业之间的“路权之争”打响,矛盾甚至激化至对薄公堂。

  在广源丁山酒店西侧、秦淮花苑小区东侧之间,有一条人行通道。秦淮花苑小区业主认为,翻开小区规划图纸,这条人行通道位于小区红线范围内,通行权理应归所有业主共有,酒店方无权通行。而广源丁山酒店认为,这条人行通道位于酒店地下车库出口,是机动车辆出车库的必经之路,禁止通行并无道理。

  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对薄公堂。为尽快化解矛盾,龙头关社区第八网格严格执行网格化管理“四办机制”,由网格党小组先后组织召开4次“商办会议”,邀请小区业主、酒店、公安、法律顾问等代表,建言献策,共同协商解决办法。今年5月份,“商办会议”收获成果,业主与酒店双方达成共识,并签订协议书:酒店具备通行权,每年向小区业委会支付一笔补偿金,用于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一场持续4个月的“路权之争”圆满化解。

  龙头关社区相关负责人说,组织召开的“商办会议”,重在打造各方“止纷息争”的“终点站”,进一步规范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完善全链条解决机制,让群众有个“讨说法”的平台,更好地听民意、解民忧,切实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网格之中。

  及时“报办联动” 守护“檐下安全” 

  位于四望亭路的螃蟹巷小区,房屋建筑老旧,尤其是1、2号楼的墙体出现老化脱落,落石砸车事件时有发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为了在今年雨季汛期来临前,尽快解决1、2号楼“老大难”问题,减少人、财、物的损失,四望亭社区立即启动了网格化管理“四办机制”,安排网格长、网格员多次登门入户,征集居民意见,召开文明评议会并确定施工团队和维修费用。

  针对维修基金不足、社区资金短缺等费用难题,四望亭社区遵照“报办联动”原则,如实逐级上报,调动区财政局、区住建局、驻地单位等优势资源,发动1、2号楼业主参与平摊费用、募资共建,最终解决了墙面维修的资金缺口,确保了维修项目如期施工。及时有效的“报办联动”,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烦心事”,更加守护了百姓群众“屋檐”下的人身安全。

  四望亭社区相关负责人说,采用“报办联动”问题处理机制,凝聚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以“微网格”构建“大家庭”,以“微家园”促进“大融合”,以“微治理”收获“大幸福”, 实现在“网格”中“见你”、在“治理”中“听你”、在“服务”中“懂你”。

  创新“四办机制”,助推网格治理“提质增效”    

  从化解“一条路”的矛盾到消除“一面墙”的隐患,是网格化治理在显效。汶河街道始终聚焦民生“关键小事”,创新细化推出网格“四办”工作法,即为:根据事件问题的难易,建立分级处理机制,分别对应快办、商办、报办和核办,也就是“简单事情现场办”、“复杂事情会商办”、“困难事情上报办”和“核查事情落实办”。

  据了解,“四办”工作法的要求分别是:快办,网格长每天入户走访居民,对采集的信息做到即采即报,对于一些当场能解决的问题,立即就地处理解决,做到“格事格了”;商办,网格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尽快组织党支部或党小组会议讨论,立即拿出处置方案,如需上级解决难题,尽快上报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须尽快协同“网络机动资源小组”会商处理;报办,对于一些困难棘手的问题,社区自身无法处理,需立即上报给“街道指挥调度中心”,由街道统一协调解决;核办,居民反映事项,对应的网格长专人负责,限期完成,并填报“工作日志”反馈处理落实情况,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代”,社区党组织和街道领导定期核查监督。

  同时,汶河街道按照“六有”标准(有阵地建设、有统一标识、有职责明确、有服务保障、有作用发挥、有治理成效),在66个网格中设立57个网格服务站点,架起服务居民、收集民意的“连心桥”,打造网格员蓄能工作的“加油站”。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方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