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沪苏通,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评新而论

2020年07月01日 22:47:1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终!于!通!车!了!

  今天(7月1日),“小苏”的朋友圈被一条新闻刷屏,备受期待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通车,沪苏通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从2014年开始开工建设,到正式开通,6年磨一剑的精品工程有哪些背后故事?“小苏”为你梳理了五件大事,看看你是否都知道。

01

  Q:什么是“沪苏通”?

  A:一条铁路,一座大桥!

  “沪苏通”,指的是一条从南通到上海的铁路线,以及铁路线上跨越长江“天堑”的公铁两用大桥——

  沪苏通铁路

  国家 “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也是京沪第二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南通出发,越过长江,途经张家港、常熟、太仓,最后进入上海,总长143公里,设计时速达到200公里。

△沪苏通铁路全线设赵甸、南通西、张家港北、张家港、常熟、太仓港、太仓、太仓南、安亭西9个车站。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位于江阴长江大桥下游45公里,苏通长江大桥上游40公里,北岸是南通市通州区,南岸为张家港市,全长11公里,是沪苏通铁路、通苏嘉甬铁路和锡通高速公路共用的过江通道。

02

  Q:“沪苏通”为何这么引人瞩目?

  A:2分钟过江、3座城市通了高铁……出行更加方便!

  “小苏”发现,不仅是苏南地区的小伙伴们喜大普奔,朋友圈里的苏中、苏北地区的朋友们也都等着这一天,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兴奋?

  当然是出行更加方便了!路线开通运营后,彻底结束了长江南京下游没有铁路过江通道的历史,太仓、常熟、张家港三个全国“百强县”一举迈入“高铁时代”,通车后,火车过江只需要2分钟。以南通为例,到上海的高铁时间由原来3.5小时压缩至1小时6分钟,通勤、探亲访友也将更方便:

  苏中地区比如泰州、扬州入沪不用再去南京中转,直接到达,最快分别只需108和142分钟;等今年底盐通铁路和连淮扬镇铁路通车,苏北人想要往返苏南与上海,说走就能走,无论上学、工作、旅游都方便太多。

  铁路的货运功能也将带给沿线企业新的生机。特别是这次赵甸站、张家港北站、太仓港站的开通,靠产业园、靠港口,企业产品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都便利了许多。

  放眼全国,以往其他要东转西转才能到达的热门城市,随着本次沪苏通的开通,可能都能铁路直达了!“小苏”也为大家梳理出了一些重点路线,看看有没有你心动的:

  这里好多都是令人如痴如醉的旅行圣地呀,而且沿途还能“逛吃逛吃”,杭州的西湖,广州的早茶,成都的火锅……想想都有点小兴奋呢!

03

  Q: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有多牛?

  A:跨过长江“天堑”,打破6项世界纪录,颜值实力俱备!

  “联”则“通”,“通”则“活”。在这条贯通南北的铁路线上,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备受瞩目:桥跨两地,名融三城,它犹如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美丽的“弧形”,今天(7月1日)的通车仪式,更是引来千万网友的注目。

  这座桥有多牛?它是继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半个世纪以来江苏建成的又一座公铁两用的跨江大桥!为了建造这座大桥,施工方耗资150亿,主体结构的用钢量达48万吨,相当于12个北京"鸟巢";混凝土230万方,相当于8个国家大剧院;大桥也十分牢固,可以抗8度地震、13级台风。

  不仅如此,大桥还破了多项世界纪录:

  大桥采用主跨1092米的钢桁梁斜拉桥结构,世界上首座超过千米跨度的公铁两用桥梁

  大桥主塔高325米,约100层楼,目前世界最高公铁两用斜拉桥主塔

  大桥主跨1092米,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大桥在国际桥梁建设中首次使用500兆帕高强度钢材

  大桥用钢量达到48万吨,创桥梁建设世界之最

  大桥最高能抵御15万吨级船空载进港船的船撞

04

  Q:“世界之最”里,藏着哪些“江苏烙印”?

  A: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超给力!

  几个“最”的背后,是“基建狂魔”的硬核实力。技术人员告诉“小苏”,在大桥的建设中用了大量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很多在国内都是首次应用,而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些"新式武器",不少都打上了"江苏烙印":

  比如,大桥上牢牢“拉”住桥面的斜拉索,就是由江苏的法尔胜泓昇集团联合合作单位,经过长达4年的研发最终生产出来的。这些斜拉索由直径7毫米的"最硬"钢丝组成,使得大桥单根斜拉索最大索力达到1000吨,足以吊起600多辆小汽车,这项创新也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比如,为了将大体积的混凝土泵送到百米高空,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数百次的试验,创新研发出减小收缩的功能型混凝土外加剂,攻克了"高强大" 体积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国际难题,为超高主塔的建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再比如,施工过程中,大桥项目部请来坐落于江苏无锡,研究深水探测的中国船舶第七〇二研究所,利用水下机器人进行沉井封底前的基底探测。通过水下机器人的视频探测、声呐扫描,施工方直观地看到水底情况,准确测量出淤泥的高度、厚度,发现了水底障碍物,为井孔内精确抓泥、高压射水,清除沉积江底数百米的障碍物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这其中,不仅江苏企业广泛参与,更有中国智造的生动实践。可以说,这座桥不仅是一座创新之桥、科技之桥,更是一座检验中国制造的实力之桥。

05

  Q:为什么要叫“沪苏通”?

  A:这事体现了大融合! 

  沪通、通沪,再到开通前夕变成沪苏通,这条铁路名字感觉在不停地换。

  其实早在前两年关于大桥命名的网上大讨论中,“沪苏通”这个名字就被充满智慧的网友提出来了。“苏”和“通”,兼顾两岸群众的呼声,也明确了大桥的地理位置。“沪”,长三角的龙头上海,也是铁路的最终目的地,这样的命名也与苏通大桥区别了开来。

  当然,一条铁路,一座大桥,带来的可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拉近彼此距离”,还有资源要素的集聚和转移。在业内人士看来,沪苏通三城产业结构呈梯度分布,在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很多企业将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上海,将生产基地设在苏州和南通,获取高质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空间、优惠的政府政策和良好的融资渠道。通车后,沪苏通三地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

  (来源/“评新而论”微信公众号 撰稿/郭奉铭 高涵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