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斌:我为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强“筋”建“骨”

2020年06月30日 21:48:0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建设这样一座大桥,需要设计方、建设方以及施工方,而架子队就是其中最基层的作业队伍。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有30多年建桥经验、中铁大桥局二公司沪苏通项目部一分部架子队队长——顾文斌。作为南通人的他,亲历了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从打桩到通车的全过程。

  顾文斌说:“我从21岁开始参加大桥工作,已经干了32个年头了,现在我的职位是架子队的队长。”桥梁架子队,是铁路工程建设中最基层的作业队伍,负责桥梁部分的搭建。架子队队长就像是乐队里的指挥,统筹调度钢筋班、装吊班、支架班等班组的工作。

  “我要对每一道工序都了如指掌,因为我们的作业是24小时连续不断作业的。这道工序做了,下一道工序谁来做,而且工序之间互相有穿插,还有互相打扰的地方。我们把这些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工序之间充分地衔接起来,就不会产生费工、费时、效率不提高的状态。”顾文斌说。

  每一次起吊钢梁,顾文斌和他的队友们凌晨4点就开始工作,“哪个地方开始起吊,就从哪个地方开始封航。”对往来船只来说,如果架子队的起吊速度越快,长江航运恢复的速度也就越快,顾文斌就想尽办法提高效率。“刚开始我们的封航时间是早上4点到下午6点多,基本上要13、14个小时,随着我们工人的熟练程度提高,每一次架梁都总结经验,哪些地方我们不足、哪些地方还可以提前,我们最快提到了7个小时就可以解除封航。”

  建桥效率要高,作业要精准,施工还要安全,“高效、精准、安全”成了所有造桥人的守则。“我们钢梁吊一节就是28米长,后面调一毫米,前面几毫米就过去了。钢梁起吊以后先把冲钉打到位,定位冲钉打到位后,请测量工来进行测量,测量以后他会告诉我们拼装的时候,哪边偏多了、哪边偏少了。我们就利用大冲钉小冲钉,来把钢梁调整到符合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顾文斌说。

  大桥建设的6年当中,恶劣的天气每年都有,顾文斌他们都有方案来应对。“有的是所谓的突发天气,短时间阵风15级也有,可能会把桥上的机械和集装箱都吹到江里去。”为了防范大风,施工期间所有集装箱都牢牢地焊接固定在桥面上。一旦遇到恶劣天气,不论是什么工作,所有机械设备立即停工,人员全部撤离到背风的区域。“不怕千万,就怕万一。”

  从事建桥工作30多年,顾文斌已经参加过4座长江大桥的建设。从实习期参与建设的江西九江长江大桥,到正式参与建设的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再到安徽铜陵长江大桥,以及历时6年建成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最壮观、最雄伟,也是跨度最大的。(因为)也是在我家乡,觉得是最伟大的一座大桥。”

  同时,他见证了中国造桥能力的飞速成长。“30年来最大的变化,随着我们国家科技水平的发达,这个造桥的工艺要求又不一样。我们刚开始造桥,对我们的要求就是层面上、很通俗易懂地去做。现在造桥,我们要用到很多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仪器,操作这个设备和仪器,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来支撑。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雪彤)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