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启东大圩村:“脏乱差”村的华丽转身

2020年06月23日 09:09:42 | 来源:启东市融媒体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宽敞的水泥路、白墙红瓦的民居、设施齐全的小广场、洁净清爽的村庄……走进近海镇大圩村,整体之美让人赏心悦目。

  近年来,大圩村通过招引农业项目、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增加集体收入等举措,有效破解乡村振兴难题,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路面整洁、乡村变美、产业发展的景象。

  招引项目富口袋

  村党总支书记龚克娜是名80后,刚听说村里人想让他回村当干部,他跑出去“躲”了一个星期。

  当时,龚克娜在南通开了一爿小五金加工点,靠双手脱贫致富,开分店的合同都签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圩村还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垃圾遍地、道路坑坑洼洼、土地抛荒严重、有些村民年收入不足万元。

  一直躲也不是办法。回到家后,领导找他谈话:“大圩村太穷了,都盼有个领头羊。你点子多,世面广,能不能带着大伙儿一块儿致富?”

  因为从小生长在大圩村,即便外出打工,根还在这里。龚克娜横下一条心,走马上任后,连开3天动员会,从村委成员到村民党员,挨个谈话。

  怎么致富?“必须有产业支撑,光靠政府输血是不可能真正脱贫的。”龚克娜决定把第一个脱贫产业锁定为苗木基地。

  响脆的鞭炮声打破村里的宁静,第一个农业项目——高能景源合作社于2014年元旦顺利落户。一把把铁锨、一辆辆土方车,3个月完工。苗木运输车辆往返,给村里带回了喜人的收入。

大圩村引进的乐之圃“都市菜园”基地让客户坐在家里“点菜”

  这个苗木基地解决了30个村民的就业问题,平均每人每年工资1万元起。2019年,基地利润增加,每人每年工资提高到1.5万元,而且每人还有年终奖。

  脱贫,让大圩村人尝到了产业支撑的甜头。2015年成功招商乐之圃蔬菜基地,建立了“互联网+X”农业建设项目,成功流转土地200多亩。2017年成立了剥壳山核桃基地,占地面积300多亩。目前在谈项目300亩土地用于做休闲农业发展,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龚克娜(左一)和农业专家查看碧根果树长势

  提升文明富脑袋

  只富口袋还不够。“没事赌博耍钱,喝多了酒闹事,甚至违法犯罪。”龚克娜沉思,这样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物质宽裕的同时,怎么带动提升精神文明?

  保留乡愁乡情,激发文化活力。村党总支广泛发动全村党员群众,筹备建成大圩村特色村史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无偿捐赠沙地老物件。

村民们争相参观大圩村特色村史馆

  左邻右舍、婆媳妯娌曾经纠纷不断。大圩村就在每年年底开展“大圩村十佳”评选活动,评出“身边好人”“新时代好青年”“最美家庭”,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

  业余生活如何丰富?龚克娜建议,组建一支广场舞表演队。广场舞表演队第一次演出,一曲《最炫民族风》让所有人看入了神。表演火了,邀约不断。在2019年区镇的纳凉晚会上,该表演队获得了“最具潜力”奖。

  把各个年龄段的群众组织起来,不仅充盈了百姓的精神生活,也滋养着民心。大圩村先后组建了村级合唱团、扇子舞队、腰鼓队等6支文体队伍,固定参与的群众人数达200人,占常住人口的近三成。

  文化搞起来了,大圩村成了文明村,合作伙伴也主动找上门。江苏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启东美迅机械有限公司每年定期到大圩村开展尊老敬老、走帮服等志愿服务,帮扶村民150人次。赞助村里开展纳凉晚会、重阳敬老活动等丰富多样的共建活动,累计发放1万多元的慰问品。

  在文化的获取和参与中,村民对于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得到升华,精气神也不同了,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村里邻里团结和睦、家庭和谐稳定的多了,赌钱、打架斗殴闹矛盾纠纷的少了,各项中心工作走在了全镇各村前列。”龚克娜说。

  生态优先乡村美

  沿着大圩村村口往里走,笔直延伸的白色水泥路两旁,挺立着郁郁葱葱的女贞、香樟……甚至还有根上枝下、使用倒栽技术培养的盆景。“全村2713亩土地,绿化率达到40%以上。大家都说,我们村雅致又美丽!”龚克娜说。

  村民“家门口”的生态获得感,源自大圩村在“绿水青山”上的不遗余力。

  2010年,启东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把大圩村确定为最早一批整治的村庄。经过努力,大圩村一改道路泥泞、蚊虫飞舞、沟河污浊的旧貌。村里装了路灯,村民家的手电筒下岗了;浇上水泥路,雨鞋也下岗了;村中池塘彻底清淤,池水清澈见底,成为一道风景。通过村庄整治,成了一个水清、路平、灯明的文明村。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资金,从何而来?

  大圩村充分利用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将乡村建设中拆除空心房、危旧房、违建房、猪栏牛栏、坟墓等整理出的用地指标进行调剂收益,以此来偿还村级债务。

  收取土地流转管理费也是壮大村级经济的有效手段。全村2713亩土地,已经流转2400亩,适当收取流转管理费不仅能平衡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还能为下一步乡村发展提供支撑。

  大圩村的变化是脱胎换骨的:2010年到2019年,大圩村村集体收入从负债20万元增加到实现经营性收入15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7000元增加到1.3万元。龚克娜掩不住地高兴:“生产、生活、生态都变了,大家都换了个活法儿!”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