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这群中学生扮演才子佳人挑战古风新唱

2020年06月22日 20:59:3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如何学习古诗词?光靠背诵可不行,不妨试着唱一唱。今天(6月22日),“大树下的古风新唱”——南京十三中第九届古诗词吟诵节举行,学生们身着汉服,挑战古风新唱,开启一场文化盛宴。

  开场一首《蜉蝣一梦 沧海相拥》,将师生带入美轮美奂的诗词境界。敲鼓、吹葫芦丝、吟唱、诵读……环环相扣,几十首古诗词完美衔接。高二(12)班付艺轩说,这些古诗词都是学过的,经过全新的演绎也是对知识的总结。“千字文、赤壁赋……一共有十几首。我们选择在全黑背景下开场,一个鼓手在打鼓,接着加入葫芦丝,有一种从豪放到缥缈的感觉,唱‘黄鹤楼’就是一种悲凉。我们的主题是没有办法开怀到看破人生,将沧海相拥。”

  从《正气歌》《逐梦令》到《吹梦到西洲》《对酒且歌 ,人生几何》,每个主题都配以绝妙的舞蹈、和谐的奏乐,呈现了学生们对于古典诗词独到的理解。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十三中语文老师曹勇军说,诗词具有文质兼美的特性,是文学史上的一座宝库。但是学习古诗词光靠背诵只是沉淀在内心。

  “十多年的学习,学生们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古诗词,但是这个古诗词的学习有一点不足,背下来,是沉淀在内心,平时用不上的东西。我们就想通过特殊表演的形式,把他们已经学过的古诗词有创意编成节目。第一需要他们掌握尽可能多的古典诗词,第二对这些古典诗词要有一些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重要的是他们要依据现代人的感受,把古典诗词在某一个主题的统领之下,最后把它聚集在一起,有自己的主题。”

  曹勇军老师说,吟诵诗歌独具特色,也是经典传承的一种方式,这次学生们演绎“新唱”,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来传承。“平时大家也听过《明月几时有》,有演唱,有吟唱,有朗诵。朗诵又分为集体朗诵,多人配合朗诵,分角色朗诵。总之,我们不妨把‘新’理解为今天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多样的形式,表达我们对这些古诗词的理解,创造性也就在这个地方。”

  静态语文活动化、课堂语文舞台化、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南京十三中语文学习积淀并延续的传统。十三中校长张恒柱说,吟诵节为学生们搭建平台,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感受文学的魅力。“除了古诗词吟诵节之外,还有月光诗会,戏剧节,给孩子们创造感受文化魅力的平台。”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通讯员/张燕 编辑/蒋婕 )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