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受到疫情叠加影响,部分企业缩减了招聘计划,导致这一届高校毕业生注定一出校门,就要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究竟如何?
6月19日上午一上班,南通大学学工处的老师就接到几位同学的“就业喜报”,几名毕业年级学生最近几天顺利签约。交通与土木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贵州姑娘郭银逢,经过近两个月的一波三折,最终找到了工作,如愿留在南通发展。她觉得,南通的人才新政挺有吸引力,通沪铁路离通车越来越近了,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
不过,受疫情影响,大型现场招聘会全部取消,同时考研、考公务员等招考安排延后,2020届毕业生如期就业的难度空前。尤其部分企业调减招聘计划,不少毕业生也受到波及。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在南通大学,本科毕业生达到6828人,比2015年增加888人。受到疫情影响,年后所有招聘会转为“线上”,虽然招聘规模总体不减,但签约效率不及往年。
毕业生就业连着千家万户,疫情当前,南通人社部门和在通企业、在通大中专院校已经联合行动,为毕业生提供精准服务,让更多南通高校学子留在南通、顺畅就业。
在校园,学生感觉找工作难;但在校外,部分有需求的企业,也苦于不能像往年一样,参加现场招聘会,感觉招人难。在调研中了解这一情况后,南通人社部门迅速出台举措,从6月1日起直至7月底,举办“在通大中专院校2020届毕业生网络招聘会”,为12所在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有需要的南通企业架起精准对接的“空中鹊桥”,神通阀门、海星电子、龙信建设等百家优质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4000个。
与此同时各大高校也加强了对毕业生就业的精准指导,推进毕业生就业进程。通过就业辅导,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更加务实理性,把薪酬水平、工作地点等,排在行业前景、工作平台之后。
通大服装学院纺织工程专业的邵钲杰和单嘉文,都是土生土长的南通市区人,为了签下心仪的工作,两人一个放弃了所学专业,一个离开市区,去了位于如皋港的企业。邵钲杰说,大学生刚开始工作不要太注重薪酬待遇,虽然薪酬待遇很重要,但我们更要去看一下公司怎么样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调查发现,尽管就业竞争加剧,但高素质优秀毕业生仍然是“香饽饽”。通大会计专业吴松洋同学是考研、找工作同时进行,如今他已经收到了多家企业的入职邀请,其中一家建筑企业开出月薪超过7000元。他正在考虑是继续读研还是先出来工作。
吴松洋说,自己平时在学校很注重学习,同时参加各种竞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寻找工作的时候,在选择优质企业投简历的时候没有遇到阻碍,对自己而言就业压力并不是很大。
南通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加强人才培养和使用衔接,推动人才政策落地落实,为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今年以来,南通人力资源市场“线上”、“线下”相结合,截至目前,已采集就业岗位8.98万个次,服务求职人员7.41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