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女孩似“天山童姥”,苏州援疆医生“筷子”技术让她“焕新生”| 苏医援疆笔记

2020年06月18日 17:23:4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感谢从5000公里外来的苏州援疆大夫,把我丫头的病治好了,让她重生!”

  6月10日清早,天山脚下的伊犁州友谊医院,援疆医生翟伟伟收到当地居民卡玛一家发来的感谢视频。因为经鼻神经内镜“筷子技术”卡玛一家与苏州援疆医生结下了深厚缘分。

  卡玛一家住在伊犁州伊宁县巴依托海乡,20岁的女儿阿依古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喜欢跳民族舞,梦想是做一名幼教老师。

  阿依古丽和其他20岁的姑娘一样爱美。她喜欢在出门前涂口红、描眼线,穿裙子配上高跟鞋。她面容姣好,眉眼清秀,是一个爱笑乐观的女孩。

  让家人忧愁的是,20岁的阿依古丽外表起来却比实际年龄小很多,成年后例假不规律,眉毛稀疏,乍一看去,像“长不大”的孩子。阿依古丽也察觉出自己身体不太正常,尽管家人帮她找了很多医生看病,可一直都找不出病因。今年5月,得知援疆专家来了。卡玛便带着阿依古丽来伊犁州友谊医院找到了苏州援疆医生、苏大附一院神经外科主治医生翟伟伟。

  “是一个哈萨克族小姑娘,普通话说得很溜,特别爱笑。”提起阿依古丽,翟伟伟印象很深刻,小姑娘和他提起本来想准备高考,家人坚持先把身体治好,明年再考。

  经核磁共振检查,结合阿依古丽的病史,医生研判,导致她发育迟晚的祸根,是其脑部长了一颗小鸡蛋大小的颅咽管瘤。据悉,颅咽管瘤是一种颅内较为罕见的先天性肿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既往常用的开颅手术方式,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弊端。由于颅咽管瘤生长位置较深,手术全切除率低,导致具有高复发以及无瘤长期生存率低的特点。颅咽管瘤切除术在神经外科手术技术上难度较高,又被称为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她还是一个花季少女,年轻的生命,采取传统的开颅手术,并发症多,有一定的风险,我希望她还能继续在舞台上绽放出闪耀的光芒。”翟伟伟和科室医生,带领大家经过反复讨论,决定改用微创手术,用“筷子技术” 经鼻内镜切除颅咽管瘤。

  5月26日中午12时,阿依古丽被推进手术室。手术中,翟伟伟从阿依古丽一侧鼻孔插入跟筷子差不多粗细的神经内镜。通过颅底进入肿瘤底部,在内窥镜下先切开肿瘤底部包膜,充分暴露出肿瘤组织,再从中部切开瘤体,吸除内部囊液,然后在脑内窥镜的指导下,依次刮除瘤体和囊组织。6小时的手术,阿依古丽的颅内肿瘤被顺利切除,术后无并发症。

  “‘筷子’技术是去年法国Lariboisiere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主席Froelich到苏州为我们展示的,术者左手同持内镜和吸引器,就像拿着一双筷子,右手可以使用其他器械。”翟伟伟介绍说,“筷子”手法可以做到两手三器械,不需要扶镜子的助手,灵活精准,尽量保护鼻腔内的解剖结构,很好地控制吸引器头端的运动,减少机械冲突。

  术后一周,阿依古丽走出伊犁州友谊神经外科病房时,手里像握着“重生”的证书。出院当天,家人还把锦旗送到医护人员手中。

  “谢谢您翟医生,辛苦啦,是你给我新的生命。”离别时,阿依古丽抹了抹眼角的泪,她说以前哭得太多了,泪都流干了,今后再也不哭了,要幸福地笑着。

  据介绍,这项技术填补了伊犁州的空白,是当地首例应用“筷子技术”经鼻内镜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

  (供稿单位:江苏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前方指挥部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 编辑/沐梓)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