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哈萨克族女孩样貌却停在7年前?苏州援疆医生“筷子技术”让她“焕新生”

2020年06月12日 19:54:57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感谢从5000公里外来的苏州援疆大夫,我丫头的病治好了让她重生!”

  6月10日清早,天山脚下的伊犁州友谊医院,援疆医生翟伟伟收到当地居民卡玛一家发来的感谢视频。因为一场特殊的手术,卡玛一家与苏州援疆医生结下了深厚缘分。

  卡玛一家住在伊犁州伊宁县巴依托海乡,20岁的女儿阿依古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喜欢跳民族舞,梦想是做一名幼教老师。

  阿依古丽和其他20岁的姑娘一样爱美。她喜欢在出门前涂口红、描眼线,穿裙子配上高跟鞋。她面容姣好,眉眼清秀,是一个爱笑乐观的女孩。

  让家人忧愁的是,20岁的阿依古丽外表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小很多,成年后例假不规律,眉毛稀疏,乍一看去,就像一名十二三岁的初中生。

  阿依古丽也察觉出自己身体不太正常,尽管家人帮她找了很多医生看病,可一直都找不出病因。

  阿依古丽备受病情困扰,甚至影响到备战高考。今年5月,得知援疆专家来了,卡玛便带着阿依古丽来伊犁州友谊医院找到了苏州援疆医生、苏大附一院神经外科主治医生翟伟伟。

  “是一个哈萨克族小姑娘,普通话说得很溜,特别爱笑。”提起阿依古丽,翟伟伟印象很深刻,小姑娘和他提起本来想准备高考,家人坚持先把身体治好,明年再考。

  经核磁共振检查,结合阿依古丽的病史,医生研判,导致她发育迟缓的祸根,是其脑部长了一颗小鸡蛋大小的颅咽管瘤

  据悉,颅咽管瘤是一种颅内较为罕见的先天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肿瘤在颅内鞍区发生占位性病变,压迫垂体正常分泌激素。虽属良性肿瘤,但既往常用的开颅手术方式,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弊端。由于颅咽管瘤生长位置较深,手术全切除率低,导致具有高复发以及无瘤长期生存率低的特点。颅咽管瘤切除术在神经外科手术技术上难度较高,又被称为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她还是一个花季少女,年轻的生命,采取传统的开颅手术,并发症多,有一定的风险,我希望她还能继续在舞台上绽放出闪耀的光芒。”翟伟伟和科室医生,带领大家经过反复讨论,决定改用微创手术,用“筷子技术” 经鼻内镜切除颅咽管瘤。

  “‘筷子技术’是去年法国Lariboisiere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主席Froelich到苏州为我们展示的,术者左手同持内镜和吸引器,就像拿着一双筷子,右手可以使用其他器械。”翟伟伟介绍,这种“筷子技术”的优势是,医生左手同持内镜和吸引器,就像拿着一双筷子,同时右手也可以使用其他器械,两手三器械的操作方式,控制更灵活精准,避免在狭小的空间主刀与助手器械的冲突,降低对助手的依赖。

  5月26日,在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翟伟伟从阿依古丽一侧鼻孔插入约筷子粗细的神经内镜,通过颅底进入肿瘤底部,开始进行手术。

  据了解,因为生长位置深,手术切除难度大,颅咽管瘤一定要完整切除,才能保证不再复发。为了避免剥离肿瘤时牵拉、撕扯垂体,引发患者内分泌紊乱,手术持续了近6个小时,最终,翟伟伟成功切除了阿依古丽脑部的瘤体和囊壁组织,且未引发任何并发症。

  术后一周,阿依古丽走出伊犁州友谊神经外科病房时,手里像握着“重生”的证书。出院当天,家人还把锦旗送到医护人员手中。

  “谢谢您翟医生,辛苦啦,是你给我新的生命。”

  离别时,阿依古丽抹了抹眼角的泪,她说以前哭得太多了,泪都流干了,今后再也不哭了,要幸福地笑着。

  据介绍,这项技术填补了伊犁州的空白,是当地首例应用“筷子技术”经鼻内镜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

  应受访者需求阿依古丽、卡玛为化名)

  (来源:看苏州、引力播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