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南京:从临江不见江到生态型绿色岸线

2020年06月11日 20:12:0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作为长江入苏“第一站”,南京长江岸线占全省近1/4。长江大保护,南京责无旁贷。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一,清退岸线40多公里,南京以过硬担当,坚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作为压倒性任务,将长江大保护融入城市发展战略。

  在是在南京长江江宁段的滨江广场,芦苇荡在风中摇曳,野鸭在塘中嬉戏玩耍,凉亭中健康步道上随处可见前来休闲娱乐的市民,滨江广场在提供优质观江赏景环境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集文化、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生态体验。

  作为万里长江流经江苏的第一站,19.08公里滨江岸线景观提升工程今年5月正式竣工亮相。前来休闲游憩的市民说:“风景水景都很美,我们今天专程来拍抖音的,以前这个地方是一片农田,没有规划,现在规划的实在是太美了,我们就是专程过来了。” 

  占地面积约400亩的滨江广场,曾经是滨江建材厂、陈塘造船厂等10余家企业的聚集地,涉及违规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不仅环境杂乱无章,而且也给江堤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去年滨江开发区将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作提上日程,启动了滨江广场范围综合整治,对原有违规侵占江滩企业进行拆除,并实施了沿江滩涂生态复绿,让这里成为了四季皆景的网红打卡地。

  南京江宁区滨江开发区市政工程科副科长张博介绍,经过一年的整治,如今呈现出的崭新面貌,大大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长江(江宁段)19.08公里的打造中间包含了7.6公里的核心区,在核心区的打造结合了原有的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进行了打造,不止融入了华林渔业社的渔业文化,还融入了我们江宁的湖熟文化,长江文化、红色文化,还有我们先人矶的历史文化。”

  长江南京段污染少了,天蓝了,少不了企业的积极参与。在南京,工业码头智能化、绿色化成为最新趋势。码头的粉尘污染是钢铁行业的世界性难题,为此梅山钢铁斥巨资打造了一套封闭式的长廊,从船上到物料厂,煤矿、铁矿全程不接触空气,不接触江面,从根本上屏蔽了污染的来源,达到了一个绿色的码头。

  “原来的方式是通过海轮过来之后进行装卸,通过汽车进行导驳,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我们新建了8公里的封闭通廊,实现全过程,有料不见料,整个防护网里面实现扬尘有效控制。“梅山钢铁能源环保部负责人杨小青介绍说,如今相关区域PM10已经降低80%以上,工业区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城区。

  加快推动港口绿色发展,南京的行动不止于此。自2016年3月开始,南京市交通运输局会同沿江各区政府进行摸底调查,确定了该市沿江27处非法码头整治任务清单。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努力,27 处沿江非法码头全部清理取缔,退让长江岸线资源3.5公里。

  为让港口更加清洁,南京海事部门则全面推进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建设。其功能包括船舶的燃油供应、维护保养、便利购物、航行资料供应以及船舶含油污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接收等便民服务内容。南京海事局副局长胡斐:

  ”目前“兴隆洲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已配备5条专用趸船,是长江干线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目前已免费接收生活垃圾18617艘次总共124吨,接收生活污水1223艘次2086立方。“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姜奇卉、江宁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