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周而复始,奋斗一往无前。伴随着上周全国两会的闭幕,本周,各地以时不我待再出发的韧劲与决心,进入了轰轰烈烈的"贯彻时间"。
这一周,“一盘棋”是关键词。围绕着中央“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长三角“一体化”举措频频、好事连连,沪苏浙皖四兄弟手拉得更紧、心贴得更近。
这一周,江苏“六稳、六保”抓铁有痕。从全省加强普通高中资源建设到继续打好环保攻坚战,从藏粮于地端稳8000万人饭碗,到扩内需放大招、夜经济欣欣向荣 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因素持续累积。
这一周,向改革要动能的干劲没有丝毫松懈。自贸区再推20项新举措,江苏发放省级督查激励“大礼包”,一系列举措既是对那些敢啃“硬骨头”改革者的鼓励,更激起了大家心无旁骛谋发展的斗志。
麦浪滚滚的“三夏”,江苏各地正把汗水洒在田野里,把奋斗播撒在大地上。
携手,长三角“融”出新未来
初夏时节,太湖荷花初绽,皖南田园似锦,雁荡雾接层云 丰沃的长三角,处处生气勃勃。而沪苏浙皖一市三省,也正携手相融,把发展的举措绘成“同心圆”。
过去一周,长三角地区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大计。6月5日至6月6日,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会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相继举行。一市三省主要领导强调,要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推动形成长三角地区强劲活跃发展的良好势头。这充分体现了“长三角人”对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的坚定决心。
一大批“融合”举措也相继出台: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正式成立,“G60科创走廊、数字一体化、省际交通互联互通”等在内的19项重大合作事项正式签约……可以预见,这一个个标志性成果的落地,将对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强链、补链”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让人们更加期待,“1+1+1+1”不仅大于4,更将“+”出无限可能。
“轨道上的长三角”也再次迎来好消息。6月5日,沪苏湖铁路开工仪式在浙江湖州举行。这是长三角一市三省首次联合举行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新开工的这条铁路全长163.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工期预计4年。这条铁路和湖杭高铁的全面启动,与建成的杭宁高铁加速形成“干”字形高铁网络,将进一步缩短长三角城市的时空距离,加快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稳住!"六稳六保"夯实发展底气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为了答好这张答卷,“优等生”江苏在本周继续打出组合拳,守住“保”的底线,夯实“稳”的基础,拓展“进”的态势。
暖心举措,让民生保障更贴心。这一周,教育和环保成为老百姓颇为关注的话题,6月4日,江苏召开会议明确将加强普通高中资源建设,计划再开工建设30多所高中学校。而在世界环境日这天,江苏各地更是举行形式各样的活动,亮出环保成绩单,吹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号角。
这一周,江苏各地的农田里,处处机器轰鸣、工号阵阵。从南京到苏州,从泗洪到淮安,各地加紧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全省495个在建高标准农田能在“夏种”时节全部投入使用;在兴化等地,物联网设备、智慧农业系统大显身手,用“最强大脑”精准管理、抢抓农时。藏粮于地,更藏粮于技,始终绷紧“稳粮”这根弦让江苏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扩内需促消费,市场更添烟火气。6月1日以来,江苏省商务部门主办的“品质生活、苏新消费”系列活动全面启动,127场消费促进活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这一周,很多地市也主动作为,在促消费上放“大招”:南京全年将新增134处1410个临时外摆摊点,苏州、淮安、南通等地则围绕“夜文娱、夜佳肴、夜欢购”做足文章,点亮城市的夜晚。
当往日的喧嚣重返城市,它代表的是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是保百姓就业的细化落地,更宣告着人们消费信心的“满血”归来。
突破,向改革寻求新动力
时序更替中,奋进者的身姿始终不变,改革者的步伐始终清晰。
这一周,江苏在“试验田”里谋新篇。周一,江苏自贸区再推20项创新举措,深化“不见面审批”、“一件事”清单、“好差评”系统等,用“放管服”的改革来耕耘“近者悦、远者来”的热土;周四,江苏十个县(市)纳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这些地方在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将为江苏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提供可复制的好经验。
这一周,江苏为改革中的佼佼者鼓劲加油。6月1日,江苏对推进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大政策成绩显著的 “优等生”以督查激励“大礼包”。从资金支持到政策奖励,这种实打实的肯定也让改革者们有了更多干劲。本周四,江苏还公布了新一批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名单,鼓励他们在创新,打通产业链等方面的努力和尝试。不让“敢闯者”委屈,不让“敢试者”灰心,这些褒奖也必将激励他们以更果敢的姿态,寻求更大的突破。
这一周,江苏多地还开出了基层改革的新良方。淮安正式颁布《关于实施经济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意见(试行)》,力求将经济服务“纵到底、横到边、家家到、全覆盖”。镇江则印发了最新的乡村振兴相关意见,涵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层党建引领等方方面面。而泰州、无锡等地则在文明城市创建的细化、民生精准攻坚的深入等方面做出了更多部署。
这一周,有两位来自江苏的“抗疫”英雄凯旋。一位是国家重症专家、“战疫玫瑰”杨毅,带着吉林市和牡丹江重症病人双双零死亡的好消息返回家乡。另一位则是奋战在湖北、吉林、黑龙江等抗疫一线139天的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胜利归来。至此,江苏对外驰援的专家全部返回。
严冬出征、酷暑归来,白衣战士们凭借着丰富经验和无私奉献的热情,与死神扳手腕,打赢了一场场胜仗。
他们的精神,也应当激励更多江苏人,坚守岗位、努力拼搏。从酷暑再出发,待到严冬时,书写出那张真正令人民满意的“强富美高”新答卷。
(来源:评新而论 记者/李俊彦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