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时不等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邢青松今年养殖螃蟹的目标是扩大到2.1万亩,“年底我们要确保施工改造完成。”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而2月、3月恰好是螃蟹育苗关键期。“第9批蟹苗货到前一晚,我怎么也睡不踏实。”邢青松回忆,2月10日,是蟹苗分装第一天,他一早6点不到就到了蟹苗基地,将随身携带的10只口罩发放给基地员工,带领大家一起做好蟹苗分类、分装,社员们来了直接拎走就行,避免人员聚集。
今年初,砖墙镇、永成村与省市区三级供销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江苏青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邢青松又多了个头衔: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推进永胜圩万亩高效水产生态养殖项目建设。“不管身份怎么变,为农民服务的初心不会变。”邢青松今年带到北京的两个建议,一个是关于支持高淳区实施固城湖退圩还湖项目的建议,还有一个是关于支持高淳区实施水阳江干流右岸永丰圩堤防加固工程的建议。而记者采访正在北京的邢青松,他还特别感谢了一直给予蟹农帮助的电力人。
一直以来,合作社在青松水产养殖基地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力推进螃蟹“养殖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可以说,以螃蟹养殖为代表的水产业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可靠的电力供应和优质的供电服务保障。
螃蟹养殖,水、电、路一样都不能缺,其中电是第一位的。过去,由于圩区内河网密布,电力线路通道少,导致供电能力不足 。2018年,可以大大提升水产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微孔增氧技术开始进入高淳水产养殖业。这对电力的需求更大,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更高。
邢青松说:“南京高淳供电公司主动了解我们的养殖用电需求,急蟹农之所急,2019年实施了养殖区域电网再提升工程,并将之列为头号工程加快推进。供电公司的同志们硬是靠手抬肩扛的人工方式,将一条条银线架进了蟹塘深处,实现了蟹塘用电‘户户通’,养殖用电全覆盖,切实解决了圩区蟹农最直接、最关心的供电问题。”
电网架进了蟹塘,螃蟹养殖有了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蟹农们纷纷用上了微孔增氧的新科技设备,让螃蟹充分“吸氧”,大幅提升了螃蟹产量,经过“氧疗”的螃蟹质量更好、口感更佳,真正实现了蟹农增收、产业致富。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杨威 蔡源浩 通讯员/杨阳 编辑/张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