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草案)》都有哪些与你息息相关的内容

2020年05月26日 19:41:0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审议是本次全国“两会”最受瞩目的事情之一。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部民法典几乎全部涵盖。那即将提交审议的民法典都有哪些亮点呢?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保护私权利的法律总汇,被誉为“半部宪法”“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不难想象,如此庞杂的法典,立法工作也是多少年磨一剑。我国曾多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并在实际中采取了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的方式,制定了婚姻法、合同法等多部法律。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2017年,总则颁行,随后又分别编纂成六个分编,最终整合为民法典草案。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院长、教授方新军表示,1987年颁布了《民法通则》,当时只有156条。30多年来,立法工作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从156条变成了1260条,七编里面几乎把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全部涵盖在内,无论对普通民众的生活,还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在新编纂的民法典草案中,“平等”与“保护”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如降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增设专章规定居住权以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等。

  方新军教授表示,比如说丧偶的一些老人或者说离婚的女性有可能社会上处于弱势,就专门规定了一个居住权,也就是说这个房子不具有所有权,但通过一定的方式给你设定一个居住权来保护你的利益,这是新增加的,一个非常好的规定。

  此外,民法典草案亮点不少。比如,草案中打破世界惯例,人格权独立成编,落实“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宪法要求。人格权编不仅规定了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等,还重点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并首次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围,这一创新既弥补了传统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缺陷,又展现了中国民法典对世界民事立法的重要贡献,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创新,更蕴含着对公民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

  方新军教授说,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一直提出来要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么在民法典里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民法总则的第109条,直接把宪法的第37条和38条规定为民法典条文,保护公民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然后第4编在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的内容上进行细化,列举了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名称权,更加重要的是规定了隐私权以及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是这次民法典草案突出的亮点。

  同时,侵权责任编草案中规定的免责事由增加了“自甘风险”和“自助免责”。这些条款也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有关。

  方新军教授向记者举了几个例子,比方说几个人一起打篮球,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意外受伤,打篮球的参与者应该知道一些必要的风险叫“自甘风险”。

  “什么是自助免责。比方说有人吃霸王餐,吃了饭不付钱就要走,那该怎么办?这时候,你在来不及报警的情况,限制他人离开饭店,那你构不构成刑法上的犯罪或者民法上的侵权,在侵权草案中可以用‘自助免责’这个条款。”

  现实当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追小偷,小偷发心脏病死了或摔伤了,再也不用担心赔医药费、丧葬费了;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或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担责。

  在这部民法典草案中,对于新技术带来的新应用、新业态,也都预留了空间,在秩序与自由、规范与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方新军教授告诉记者,民法典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它是我们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法,如果我们能够把普通民众的权利进行确定,它能够使整个的市场经济有更好的一个规范,它有利于我们政府的对社会的一个管理,也更加能够激发出我们的普通民众的活力。”方新军说。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耿昊东 编辑/俞思琼)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