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如何提升人居环境整治薄弱村的整治工作,帮助其由“黑”变“红”?日前,昆山市制定了《昆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薄弱村帮扶转化工作方案》,昆山市农业农村局下属的26个科站将以上率下,分别帮扶该市60个人居环境整治薄弱自然村,确保三个月内所有“黑榜”自然村完成转化。
根据《方案》要求,各科站将采取带头劳动、走村入户、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基层,对照昆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了解各联系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帮助理清整改思路,科学制订整改、提升等计划任务。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对一些带有共性特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客观、翔实地加以梳理分析、归纳总结,为面上适时制定新政策新举措提供可靠决策依据。坚持统筹协调,主动督促帮扶自然村重点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水环境管护、公厕管护、村容村貌提升、庭院管理等方面工作,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推动资金、技术、服务等基本要素向农村一线倾斜,加快补齐短板。
在具体工作中,《方案》要求各科站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把党管农业农村落到实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保驾护航;强化组织领导,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指战员”“统筹者”和“智囊团”,指导督促联系点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落实;各科站在吃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标准、了解联系点全面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自然村存在的难点问题,结合实际找短补差,落细落小落实,真改实改快改,持续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确保三个月内60个人居环境整治薄弱自然村由“黑”转“红”。
(来源:引力播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