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4万高校毕业生如何突围“就业季”?别慌!代表委员在线支招

2020年05月24日 18:59:3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点击收看访谈实录↑↑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该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围绕这个话题,我们的代表委员已在线,他们是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焦新安,以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被高频提及39次,“六稳”首先提到了稳就业,特别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提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56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6部门启动了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并发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其中包括升学扩招、充实基层专项计划、扩大毕业生参军入伍、开拓科研社区医疗基层岗位、推进企业稳岗扩就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持续开展网上就业服务、重点帮扶湖北高校毕业生等。

  在高校层面,如何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扬州大学的创新尝试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全国人大代表焦新安:“我们扬州大学出台了就业的指导规范,学校成为全国首个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高校,在这个方面形成了扬大方案’。通过与地方政府以及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每年组织行业、专业和区域招聘会400多场次,为每位学生精准提供就业岗位5-6个去选择。截至目前,今年学校共计举办了13场线上招聘活动,累计1600余个用人单位参会,可投递职位数超过了10万个。” 

  不论外部形势如何变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高校都需要牢牢把控的关键点。作为一名来自高校的全国政协委员,施大宁非常关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促进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质量提升方面提出很多建设性议案。如何让校企合作,打通教育链和产业链是他今年重点的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施大宁:“就业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今年的提案当中,我特别关注怎么样能够来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能够建立起一种好的机制,学校跟企业相互配合、相互协同地来培养人才,只有把学校、社会、政府和企业四者联系起来,形成育人的共同体,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向未来的卓越性人才。这样的人才,也一定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从学生个人来说,科学的就业观念,可以帮助大学生们拥抱更多机遇,因此调整就业心态和期望也十分重要。那么毕业生们在当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呢?

  全国人大代表焦新安:“一方面,我们的高校毕业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国家战略当中,积极地去基层或艰苦地区就业,服务乡村振兴,服务西部大开发等新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

  近些年,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网络主播、电竞运营师、网约车司机、旅游体验师……大批新职业从业者涌现,很多新兴行业招聘需求甚至“逆势”增长,成为了不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对于这样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也有自己的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施大宁:“人们的就业观一定是与时俱进的,出现一些新兴行业,新兴职业,这一点都不奇怪。这一点也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现在学校人才培养,我们强调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政策再推一把、高校再帮一把、相关企业再拉一把,相信不仅毕业生们可以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各类新兴产业也能得到进一步助推和发展。

  更多报道,请关注我苏客户端2020全国两会专题>>

  (来源:我苏网,编导/朱彤 周丹 赵耀军;设计/邵静娟)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