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从疫情中总结出哪些经验?人大代表有什么建议?

2020年05月24日 18:21:4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0年全国两会,江苏广电总台推出融媒体访谈《代表委员已在线》,围绕网友关注的话题,首次采用“云视频”连线技术对话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解答政策、回应社会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在这其中,公共卫生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期《代表委员已在线》,我们继续通过荔枝云技术,邀请三位来自医疗卫生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在线参与讨论这一话题。

  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江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是江苏的答卷。

  从1月20日发现第一例疑似病例到2月19日首次实现零新增,江苏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控制住疫情,又在连续两个多月时间内,牢牢守住零新增的成果,把本土确诊病例数定格在631人,始终保持难能可贵的"零死亡"。江苏做法、江苏经验,弥足珍贵。

  从江苏和全国的战"疫"经验中,我们收获了哪些?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陈鑫说:“简短来说,就是要强调发现早、管理严,强调科学部署和科学防控。”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原副院长、骨科行政主任刘璠说:“这次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考验我们应急的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有机协调,全国上下一条心,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医科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郑葵阳说:“要归功于人才的支撑、机制的顺畅和监测的有力。”

  人才、机制和监测,三者缺一不可。在节目进行的同时,不少网友也通过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江苏新闻微博、微信公众号参与了“两会我想说”的互动讨论 ,并得到了代表们的答复建议。

  网友在新冠疫情的大考中,我们用团结一心打了胜仗!不过不能骄傲,要好好巩固来之不易的战“疫”成果。

  网友:疫情大考,有收获也有不足,特别是暴露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些短板,希望这次两会有更多好的提案和建议。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如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人大代表们带来了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陈鑫说:

  我觉得有这么几点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就是要在全国范围的医疗机构内,规范发热门诊的建设,发热门诊可以把这些疫情的相关有症状的病人,第一步把它隔离到一个专门的区域。所以,在全国层面对各个层次的医疗机构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来建设规范化的发热门诊。包括从硬件设施建设,诊断流程、防控物资的配置和储备等等,要根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防控任务要求,形成国家标准,使发热门诊能够有效、高效运行。

  其次,我建议能不能进一步完善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体系。临床医生一旦发现有临床异常,或者有特征性的病例,或者同时出现多个类似的病例,就会及时上报,希望能够更加顺畅、更加及时。

  再就是我们想要提出来,注重综合性医院感染科的建设。最好能做到平战结合,在平时有用武之地,到疫情发生的时候,也可以随时转换角色,使得疫情高峰的时候,能用得上这些备用的设施。

  最后一点我想提,我们知道病理解剖是了解不明原因死亡病例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为通过病理解剖可以提供非常多的信息。所以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根据区域和地理位置,适当布局一些生物安全P3级的病理实验室。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医科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郑葵阳说:

  除了社会百姓要转变理念以外,在教育界内部也要转变理念,就是这种重医轻防的理念,在现在的状况下,要更加重视预防观念,在医学教育当中要贯穿始终。

  第二点,就是要完善结构,现在我们国家在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结构,有本科、硕士和博士。但是,就从目前的现状来说,无论是这个队伍的总量,还有质量等等可能都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提升,我们需要高层次的综合性的、复合型的人才,既要懂预防,又要懂医,还要在现代社会要懂大数据。人才的体系当中,也还有一个更面广量大的,培养在基层的一些人才。

  第三个,为了把人才培养好,那就要改革教学。在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当中,应该更加注重预防医学理论知识乃至于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让我们的临床医学生,将来做医生的时候也懂得预防的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他们接受基本训练的时候,要能够有预防的理念和概念。

  另外,就是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也应该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上等等,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原副院长、骨科行政主任刘璠在来北京之前,走访了很多医疗机构调研,结合这些走访调研情况,他有什么建议呢?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原副院长骨科行政主任刘璠:

  第一个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之下,设立常设性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建立常设性应急机制。这个应该根据不同的性质,不同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场景,从而规范不同的应急程序。应该是让其碰到各种情况立即启动,自动激活这个机制。更重要的是,我们平时应该加以演练。

  除此而外,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医疗紧急救援设备物资,以及防护用品等等,作为与煤电气等同等位置的战略物资去储备、去布局、去生产。

  我还建议,无论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机制,以及我们医疗救护设备物资,防护用品方面,应该赋予高科技元素。通过科技创新去引领,包括能执行高危功能机器人,让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数字医学,远程遥控去指挥机器人,完成可以替代我们人类的一些功能,减少医护人员不必要的职业暴露。

  同时,一些特别高危的病人所需要的,例如呼吸机、ECMO这种大型高端仪器设备,我们应该把核心的部件,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

  我们只有从疫情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占据主动,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