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已在线】坚持生命至上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2020年05月24日 12:45:2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0年“全国两会”,江苏广电总台推出融媒体访谈《代表委员已在线》,围绕网友关注的话题,采用荔枝云技术连线,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线参与讨论,解答政策、回应社会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在这其中,公共卫生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少热心网友通过“江苏新闻”微博、微信、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参与“两会我想说”互动讨论,发来了他们的心里话。

  网友“囡囡”说,在新冠疫情的大考中,我们用团结一心打了胜仗!不过不能骄傲,要好好巩固来之不易的战疫成果。另一位网友“橘”说,疫情大考,有收获也有不足,特别是暴露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些短板,希望这次两会有更多好的提案、建议。 

  那么,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到了“下半场”,如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陈鑫认为,首先,在全国层面对各个层次的医疗机构,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都要建设规范化的发热门诊。硬件设施建设,诊疗流程,防控物资的配置和储备等等,根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防控任务要求,形成国家标准。

  其次,进一步完善我们国家的传染病网络直报体系,希望能够更加顺畅,更加及时。

  另外,要注重综合性医院感染科的建设,最好能做到“平战结合”,在平时也可以有用武之地;到疫情发生的时候,可以随时转换角色。

  郑葵阳代表长期从事医学类高校方面的工作,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他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医科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郑葵阳认为,首先,要更加重视“预防观念”在医学教育当中贯穿始终。

  第二,要完善人才结构,需要高层次的、综合性的、复合型的人才,既要懂预防、又要懂医,还要在现代社会懂大数据。人才的体系当中,也还有更加面广量大的工作,培养好一些基层人才。

  第三,为了把人才培养好,就要改革教学,在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当中,应该更加注重预防医学理论知识,乃至于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让临床医学生,将来做医生的时候也懂得足够的预防知识。

  在来北京之前,刘璠代表也走访了很多医疗机构进行调研,结合之前的走访调研情况,他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原副院长、骨科行政主任刘璠建议,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之下,设立常设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建立常设性应急机制,更重要的是平时应该加以演练,要把医疗紧急救援的设备物资,以及防护用品等等,作为战略物资去储备。

  刘璠代表还建议,无论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机制,以及医疗救护设备物资,防护用品方面,应该赋予高科技元素。比如ECMO这种大型的高端仪器设备,应该把核心的部件,牢牢地抓在我们自己手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我们只有从疫情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占据主动,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朱晓莹 李栋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