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面对口罩、消毒液等物资紧缺的形势,陆续有企业转产抗疫防控物资。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在企业转产中发挥技能优势,学习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以“硬核”担当和实际行动助力抗“疫”。
位于南京新港经济开发区的南京美药星制药集团原本是一家药企,2月中旬,为缓解国内口罩紧缺的现状,企业决定临时购进一台口罩生产线,并派出两名员工赴南通厂家进行短期培训。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张傲祥是其中一位。集团生产总监邱小华表示,看中的就是他较强的学习能力,“感觉学习得特别的快,他们原来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结构有关系,包括机械,他们原来做药品生产,包括自动化方面的选修课有点关系。”
口罩生产线包括口罩打片机、耳带点焊机、质检、内包装、外包装等多个环节,张傲祥说,虽说是自动生产,但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设备的性能,生产线要提前调试、遇到问题更要及时处理,不然会影响生产效率,“打片机调试要保证片子的花纹压得对称,鼻梁条要在正中间,不能歪,宽度和长度要符合药检标准,焊耳带也要上下左右对称,上下不能偏还要结实,耳带不能一拉就断,要焊得比较牢固。”
张傲祥不仅掌握了设备的全部性能,还自己摸索出了不少门道。“耳带它剪不到,剪不到的话它自动就拉不到那根绳子,就要我们经常去维护剪刀那边,超声波点焊的话经常也是,有的时候会焊不上去,我们也要把超声波调节一下,这些都是小技巧。”
张傲祥告诉记者,想要熟练掌握整个生产线,至少要培训半个月,而他和同事仅用了十天时间。“吃饭基本上就是泡面之类的,饭店都没开门嘛。在那边学习他们是倒班的,我们要跟在后面,有时候到(凌晨)三四点,可能休息一会儿,早上又要过去。”
回到南京后,张傲祥成为企业新组建的口罩生产车间负责人,他又当起了大家的培训师,在这间不足五十平米的无尘车间里,每天有近5万副口罩从这里流向世界各地,“我们这边(晚上)十一点下班是正常下班,有的时候到(凌晨)一两点,为了保证口罩生产完成每天的任务。能为疫情作出一点贡献,我们也很高兴,希望能早点战胜疫情。”
邱小华表示,目前生产效率非常高,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我们制药公司本身就要用到很多的口罩,另外有些企业兄弟单位、公益机构、国外,我们也捐助了很多口罩。”
除了口罩,酒精消毒产品也是抗疫防控物资的重点。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学校陆续开学,免洗洗手液成为居家出门的必备品。张傲祥的学妹叶舒琪,一直从事药物研发工作,她发现市场上免洗洗手液主要成分是酒精,于是建议所在公司开发新产品。
“免洗洗手液主要的成分是酒精,会加快手部皮肤水分的挥发,我们这个超钾分子的玻尿酸,会弥补市面上洗手液的缺点,能把我们的精华的成分加入到这个里面,同时保护了我们的皮肤。”叶舒琪对自己开发的新产品相当自信。
细心的叶舒琪,还从使用者的角度,对产品外形设计组提出了建议,并被采纳,“这个小朋友可以挂在书包上,还有一个带子,便携式的可以挂在脖子上,出去玩的时候也可以带着。”
目前,企业新开发的免洗酒精抑菌凝胶、口腔喷雾等一系列新产品已全面上线。张傲祥、叶舒琪,这些从职业院校走出来的毕业生,用专业技能和智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邱小华表示,“每年我们从职业院校招聘的毕业生有大几十人,他们主要有两点,第一个知识方面比较全面,包括实践实习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二个他们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非常的棒。”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每周六21:35《江苏职教风采》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蒋海涛 黄鑫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