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幅《运河名城古韵图》雕出 与《运河揽胜图》遥相辉映

2020年05月22日 17:17:45 | 来源:扬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雕刻打磨

“定格"风情

  昨天(5月21日),京杭大运河要冲上的邵伯船闸又一巨幅砖雕《运河名城古韵图》问世,它与先前完成的砖雕清末名作《运河揽胜图》珠联璧合,以细腻的刀触成功地还原了大运河扬州段沿线的风采,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又一处亮丽景点。

  “古城扬州的地标胜景与古镇邵伯的市井风情,用传统的砖雕形式呈现在这座民国时期首座现代化船闸广场上,暗示着古老的大运河连接久远,流向未来,意义深远。”市水利史专家徐炳顺感慨。

  再现风情

  扬州风貌与邵伯市井情境交融

  昨天,记者漫步在园林式邵伯船闸的文化大道上,只见《运河名城古韵图》跃然于墙壁上。整幅图长5米,宽2.5米,篇幅达12.5平方米,与文化大道尽头同样尺寸的砖雕《运河揽胜图》遥相辉映,共同生动地讲述着扬州及古镇邵伯运河两岸的人文历史风情。

  整幅画图既流畅如风,又气势如虹,雕刻遒劲有力。扬州地标性景点建筑——五亭桥、白塔、文昌阁、栖灵塔等在祥云中穿插掩映,古城在与运河文化的交融中焕发生机。另外还展现了运河古镇——邵伯的市井繁荣景象,放眼望去,古运河河道上邵伯大码头、邵伯船闸以及镇河铁牛静态铺陈;人工装卸、米盐漕运、传统技艺等百工百艺动态点缀,以立体的形式展现出古代运河的繁忙景象。

  “之前以砖雕形式呈现《运河揽胜图》获得好评,这次我们精心创作,在展现运河名城扬州的同时,更好地讲述着船闸历史,传播运河文化。”邵伯船闸所长辜凯说。

  “砖雕技艺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原本平面的画卷以立体展现出来。”辜凯介绍,砖雕版《运河揽胜图》比原画大了5倍。

  据了解,王素《运河揽胜图》,真实记录了清代扬州运河两岸的市井风情。由于反映当时扬州运河繁华的实物资料很少,因此《运河揽胜图》极受专家们推崇,认定其历史价值重大,堪称扬州版“清明上河图”。

  纯手工打磨

  砖雕师傅满脑子的大运河记忆

  “我就是要用砖雕这种扬州特有技艺,表现家乡邵伯市井风情,将运河记忆永存。”砖雕制作人周永兵师傅说,他是土生土长的邵伯人,曾经在运河上跑过船、做过木匠,脑子里满是大运河的记忆,所以很多景象信手拈来。这幅砖雕用的是苏州烧制的大青砖,运用了圆雕、立体雕、镂空雕、浮雕等多种表现手法,砖面风景和人物细腻而贴切,这是他从事砖雕以来最为复杂的砖作。

  开料后,便正式进入到雕刻阶段,第一道工序就是打粗坯。在进行这道工序之前,周永兵通常都会仔细再贴上一遍样纸,细细地勾描,因为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深浅层次,须牢记于心。

  打粗坯后,雕刻便进入打细坯。相比于越来越多的砖雕艺人开始使用机器代替手工,周永兵还在坚持着以传统纯手工的方式。

  在他看来,砖雕作为一门手艺活,手工打磨的过程是倾注创作者心血和感情的过程。

  经过打细坯,进入到精雕环节。精雕是手艺人技艺水准的集中展现,也是刻刀聚集的舞台。周永兵在青砖上,极尽细致地刻画着,不同的部位需要不同的刀具,他娴熟使用,切换自如。

  从手艺到守艺,周永兵坚守了三十余年。

  细赏

  300多个人物生动传神

  20多孔拱桥横跨河上

  令记者最叹为观止的是周永兵的力作《运河揽胜图》,300多个人物表情生动而丰满,让人一看到就知道画面人物所思所想所作。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20多孔的拱形大桥横跨在宽阔运河之上。河面上,穿行、停泊着各种船只,既有大型的商船与货船,也有打鱼的小舟。码头上,搬运工人上上下下,来来往往,肩挑背扛各种货物。街道边,商铺林立,店招高悬,鳞次栉比,傍水相依。卖酒、卖米的商贩,正吆喝着各种生意。街道中,有轿夫抬着一顶小轿在前行,轿里一位打扮入时的女子正探头向外张望。

  不远处的戏台上,艺人们浓墨重彩地打扮起来,绘声绘色地进行着表演。戏台前,看戏的人群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另外,画面上还有一座官衙,官吏们正在里面处理公文。整个画面构图精致,用色淡雅,风格写实,笔触细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