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约9500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改革开放40年来最短。
接下来我们通过报告中的一些关键词,为大家“数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宿迁“实践”!
政府工作报告: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宿迁“实践”:宿迁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开展“精准脱贫冲刺年”活动,靶向施策、重点突破,“十三五”脱贫攻坚核心任务基本完成。探索建立“4421”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启动覆盖19个乡镇近百万人口的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建设。聚焦聚力农房改善。到去年底累计开工建设农房改善项目153个、搬迁10.3万户;全市域同步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收回各类被侵占土地33.3万亩、集体资产67.2万平方米,公开交易后,1280多个村村均增收11.2万元。
政府工作报告: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宿迁“实践”:自今年2月抗击新冠疫情以来,推出“宿迁惠企16条”“依法护企暖企十条”“外贸宿十条”等政策“工具箱”,组织开展“四帮四送”助企活动,动员1095名“助厂员”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困难。
政府工作报告: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宿迁“实践”:持续推进十大类100项民生实事项目,三年新建学校83所;加快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公立医疗卫生体系,启动建设公办区域医疗卫生中心10所;河湖“清四乱”决胜收官,重新划定骆马湖东岸保护线,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新创优社会治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墓霸”,全市86个民营公益性公墓全部收回公有;依法整治宗教场所,农村信教群众数量趋于合理水平。积极开展“人情消费减负”活动,创新推出人情新风“宿9条”,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测评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