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发布”江苏最美抗疫职工:与时间赛跑 请记住他们最美的样子

2020年05月19日 15:13:3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记者/王冰蕾
       疫情就是战场,万众一心才能打赢这场人民战争。在抗疫期间,无数奋战在不同岗位的工作者分秒必争,与时间赛跑,为抗击疫情贡献着一己之力。

  不同的岗位,同样的担当,不同的战场,同样的坚守。5月18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总工会依托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云技术平台”,向三位劳动者颁发“江苏最美抗疫职工”荣誉称号。他们普通,却并不平凡;他们拼尽全力,跑赢了时间。

  他们身边的三个物件,记录了他们和时间赛跑的瞬间。

自创“沟通转盘”,暖心护士帮患者跑赢了死神!

  新冠肺炎极其凶险,很多危重症患者一旦进入ICU,切开气管、上了呼吸机,就无法和医护人员说话交流。为了和患者更好的沟通,一位专家型护士研发了一个颇有特色的“沟通转盘”,受到了患者的好评。

  疫情暴发后,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褚敏娟第一时间请战,要求驰援一线。2月13日,她随医疗队奔赴武汉,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没有任何的休整,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湖北医疗队落地即接管,24小时内,褚敏娟所在的病区便收治了61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39岁的褚敏娟有着16年重症病房的护理经验,她眼里总是装着患者的需求。胸闷、插管不适、头痛、喝水、吸痰、想家……这些护理中常见的问题,都被她设计在一个可爱的小转盘中。一旦患者有需求,只要转动这个转盘,就可以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想法,节约了沟通成本,简单又有效。

  为了避免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皮肤大面积破损,甚至发生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护士们需要及时帮他们翻身。但重症患者身上有很多抢救管道,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地的医疗队发明了多种“花式”翻身法。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明治”翻身法——用两层床单把病人包裹在中间,卷了以后,沿着病人身体的纵轴翻90度,然后再进行180度翻身。而“三明治翻身法”就是褚敏娟第一个提出来的。经过实践,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方法能够尽可能减少空气中飞沫传播,更安全、更高效,所以很快就在各个病区推广起来。

  病区里有一名60多岁的患者,长期偏瘫在床,虽然经过插管治疗,病情稳定了下来;但细心的褚敏娟通过临床护理发现,患者的自主咳痰能力不佳,又发生过肺部感染,病情可能随时会发展,建议医生实施气管切开术。果不其然,没多久,患者的病情急速恶化,生命岌岌可危,医生迅速对这名患者进行了气管切管治疗,帮助患者跑赢了病魔。

  3月中旬,褚敏娟所在的医疗队实现了武汉市第一医院ICU患者的“清零”。3月17号,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陆续返回江苏,而褚敏娟和团队择留下来,转战更具风险的武汉金银潭医院。

  进驻当天,褚敏娟就遇到了一位既得过非典、又感染了新冠肺炎的特殊患者。这名患者历经两次病痛折磨,心理一度崩溃。褚敏娟接手这位病人后觉得,要取得好的疗效,首先要帮助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于是,每天褚敏娟到达病房后,都会去握一握他的手,“就是想让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我们没有放弃他,也不会放弃他,会一直帮助他治疗”。一周后,患者情况有了明显改观,他脸上开始渐渐露出笑容,到后来甚至会主动和医护人员打招呼,还告诉他们自己想家了。在护士们的精心护理下,最终他康复出院。

  在武汉坚守的50多天里,褚敏娟和团队救治了130名重症病患,一些行之有效的护理经验,也被她做成流程规范推广到病区。

  4月15日前,所有援鄂医疗队撤离湖北。作为国家专家督导组成员,褚敏娟继续留守武汉,进驻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与全国另外19名专家,攻克最后的重症堡垒。4月26日,随着危重症患者的清零,在武汉奋战了73天的她,随同江苏省人民医院最后一批援湖北医疗队7名队员凯旋而归。

跨界抗疫,技术达人用18天研发出高效率口罩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作为重要的防护装备,疫情初期口罩的需求量极大,市面上一度口罩紧缺。为了保证防护口罩供应,江苏南通一家以生产海底电缆、光缆等设备著称的企业玩起了跨界,研发起了口罩机,而带领这个研发团队的是一名34岁的技术达人。

  徐魏魏 ,是中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他曾经获得过20多项发明专利,涉及的领域遍及线缆、电缆、石英及智能车间的装备。不过,口罩机对他来说则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为了跟疫情抢时间,年三十晚上,徐魏魏就开始上网查找口罩机的相关视频,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研究,琢磨其中的门道。

  正月初二一早,他就成立了研发团队,带着大家一起分解设备动作,分析设备原理,剖析设备结构,大到设备单体,小到一颗螺丝钉,他们逐个突破,将其可视化、图纸化。

  “当时的想法就是,一切加快进度,发挥技术团队的力量,利用春节假期完成口罩生产线图纸的设计,这样复工就能开始组织生产。”

  尽管一切从零开始,但凭借自己在机械及电气工程方面的技术经验, 徐魏魏和团队仅用一周时间,就自主设计出全自动平面口罩机以及KN95口罩机两套方案,而正常研发周期通常需要两个月左右。

  为了抢时间,在设计图纸的同时,徐魏魏还将组装需要的1000多种零部件清单,提前发到单位的采购群中,由集团60多家子公司的采购人员分头行动。超声波部件在疫情期间需求量大,非常紧俏。为了顺利拿到货,公司安排采购员连夜开车蹲守在厂家门口,确保第一时间能够拿到货,保障了口罩机装配进度的正常进行。

  2月10日企业复工时,团队设计的图纸已经完成,工艺流程已经敲定,1000多种零配件也全部配齐。但是徐魏魏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全身心投入到设备加工调试中,解决口罩机生产中出现的所有技术问题。

  经过7天6夜的日夜奋战,反复调试,徐魏魏和团队攻关30多项技术难点,终于第一台口罩机成功下线。2月28日,首批40台口罩机顺利交付。原本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只花了18天!

  疫情期间,作为南通最早转产口罩机生产的企业之一,中天智能装备生产口罩机超过80台,满足了南通及周边地区的需要,解决了口罩生产的燃眉之急。

一天时间,他审批出全省第一个附条件批准的医疗器械!

  1月22日,江苏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全省疫情防控战打响。口罩告急、防护服告急、许多医疗器械也告急。每多一家企业获得生产备案,一线的保障就多一分,这场防控战的胜算就多一分!

  1月23日,农历腊月廿九,江苏省药监局行政审批处副处长王胜林和同事们仍然坚守工作岗位,他们正在为一家公司申报的医用隔离舱实施医疗器械注册审批。

  作为紧缺的物资,医用隔离仓适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运送,能够有效降低接触者的感染几率。面对600多页的申报材料,大家逐一审查,综述资料、技术要求、临床评价报告等关键技术点,逐一与企业同志讨论确认……

  当天晚上7点,王胜林与同事们按照应急审批程序,为该公司发放了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也是省内第一个附条件批准的医疗器械。而在平常,完成这一项工作程序需要10个工作日的时间。

  对于疫情防控和生命保障来说,时间就是生命,生产企业和行政审批两条线一起发力,同步推进,才能打赢这场战役。

  1月底,省内的多家与服饰生产相关的企业都开始转产,生产医用防护服。可在此之前,很多服饰企业并没有生产防护服的经验,甚至连见都没有见过。

  让合规的服装企业尽快拿到生产资质,成为摆在王胜林他们面前最大的问题。2月9日,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出征在即,当王胜林得知,卡思迪莱和际华等3家公司的医用防护服,检验结果合格的消息后,立即对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复审。

  加急的是时间,不变的是标准,增加的是强度。检验、审评、审批,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密密麻麻的数据,考验着王胜林的眼力、体力和毅力。3个小时,3家紧急物资医用防护服完成备案,零耽搁,零误差!

  当晚,这一批医用防护服就跟随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湖北,队员们拿到手的防护服,还是热乎乎的。

  南京维诺赞生物科技公司,日夜奋战,很快研发出了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并于2月中旬向药监部门提起了申报。该公司副总裁胡小梅回忆说,“王胜林一直参与在我们的项目过程当中,随叫随到,通过电话和视频,我记得有两次是晚上12点到凌晨3点,我们还在探讨一个技术规范问题”。

  在王胜林的及时指导下,3月13日,企业负责人胡小梅接到了国家药监总局的电话,得知他们研发的试剂盒已经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她第一时间拨通了王胜林的电话,想反馈给他这个审批结果,却意外得知王胜林身体不舒服,回家休息了。

  就在胡小梅拨打电话的半个小时前,同事孙海鸥忽然发现,王胜林正脸色苍白的躺在沙发上。

  紧急送往医院后,医生建议他住院观察。但是考虑到还有很多生产抗疫物资的企业等着审批,王胜利在家休息了两天,又回到了工作岗位。3月18日,身患脑胶质瘤的王胜林倒在工作岗位。直到目前,他仍在ICU接受医学观察。

  此时,他已经在医疗器械审批岗位上超负荷连轴工作了56天。他和同事们先后完成医用口罩和医用防护服等各种审批共计161件,有关新产品供应量增长上百倍。

  悬壶入楚,不胜不归;国有急难,攻坚克难;高效审批,不舍昼夜。在这场战争中,“与时间赛跑”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次次生死考验,一张张图纸修改,一页页材料审查。勠力同心,誓破楼兰。他们用最酷的方式跑赢了时间,请记住他们最美的样子。

  每个人发出光和热,这盛世必将如你所愿。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