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海扬帆,盐城打造长三角活跃增长极

2020年05月19日 05:29:29 |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月15日,江苏乾晋岩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两条岩棉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争分夺秒地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一堆堆天然岩石经过高温熔化等一系列工序后,迅速转化为一块块走俏市场的岩棉保温材料。尽管受疫情影响耽搁生产时间,但该公司产品依然“日产日清”,今年一季度开票销售2000多万元,全年销售额有望超亿元。

  乾晋岩棉科技有限公司是盐城招引的上海搬迁转移项目之一,在一期建成投产的基础上,二期岩棉一体板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预计6月竣工投产。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盐城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充分发挥空间大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强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建设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高地。

  加快产业转型,抢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作为纳入长三角中心区唯一苏北城市,盐城主动融入,将产业发展放到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中去定位,依托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巩固传统市场优势,扩大新兴市场份额,奋力迈上中高端。目前,汽车、机械装备、纺织等传统产业快速转型,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汽车产业是盐城产业的亮点。当前,东风悦达起亚等4家整车生产企业和137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累计产销突破550万辆汽车,是全省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

  紧紧瞄准新能源汽车重点方向,盐城主攻纯电动、插电式混动、燃料电池汽车,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目前有6家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与韩国SKI、华人运通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

  大力招引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陆续落户,全市已形成整车、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汽车服务业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正积极顺应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围绕动力电池、使用环境、智能网联三大关键领域集中发力,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盐城东临黄海,陆地面积1.7万平方公里,接近3个上海的面积,是苏锡常土地面积总和,拥有长三角地区最大、最具潜力的后备土地资源。盐城海域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582公里,有发展新能源的得天独厚条件。

  全市沿海可开发“风电光伏”资源超过1万兆瓦,是国家海上风电重点布局区域、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目前,华能、国家电投、三峡等众多国内风电巨头“抢滩”布局,风电装机容量598万千瓦,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94万千瓦,全市每用100度电,就有43度来自新能源发电。

  深耕长三角,打造全国飞地建设新样板

  作为沪苏两地首个省级政府层面合作共建园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确立高端装备制造、新兴特色和安全食品三大主导产业,目前集聚区正进入全面建设新阶段,向着“全国飞地建设新样板”目标展翼腾飞。

  4月13日,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在上海签署光伏新能源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合作开展新能源物联网示范园研究,筹划智慧能源体系。

  正泰太阳能公司作为上市企业浙江正泰集团的重要板块,拥有多项行业尖端的太阳能电池专利技术,是全球知名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被国际权威财经公司“彭博”列为全球光伏组件第一梯队供应商。当天签约的光伏新能源领域战略合作项目,正是盐城依托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积极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临港集团、浙江正泰集团深度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

  重大项目的建设,有助于产业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盐城以省重大项目和市“两重一实”项目为抓手,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要素,合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主动承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宝武集团2000万吨级绿色精品钢生产基地成功落户,积极推动建设世界级“未来钢厂”,打造全球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标杆。

  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盐城聚焦主导产业,加强与上海、浙江、苏南等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的联系沟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接踵而至的大项目、好项目,成为盐城形成优势竞争产业的龙头。

  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走“科创+产业”道路,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产业体系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内容。盐城下好先手棋,在上海设立盐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依托上海龙头地位,把盐城企业的研发中心设在上海,研发成果用在盐城,共享长三角乃至全球的科技、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资源,努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接轨大上海,积极建设沪上“后花园”

  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盐城把“深耕长三角、接轨大上海”作为提升盐城开放层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和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基地、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盐城地处长三角北翼、黄海之滨,是一座秀美灵动的生态之城。司马迁《史记》记载着里下河地区“饭稻羹鱼”的田园生活,佐证了盐城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在长三角区域内,盐城对自己的优势一直非常明确,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资源。保证生产的安全,正是盐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绿色发展举措。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直是盐城孜孜以求的目标。目前,全市已建成3个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5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努力通过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以最好的生态,生产最好的生态农副产品,供应上海等大市场。

光明乳业自动化生产线。记者 王亚洲/摄

  带着为长三角地区提供绿色安全食品的初心,盐城农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长三角地区面积最大、生态最好、区位最优的平原农业区。目前,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近1200亿元,农业增加值610多亿元,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半个多世纪前,一群热血青年在时代的呼声中,从上海来到大丰这片热土,开垦出3个农场,造就了盐城与上海情牵一线的特殊纽带。60多年后,这座城市不仅成为老上海人重温记忆的地方,更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上海市民休闲旅游的热门“花园”。依托麋鹿和珍禽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正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擦亮我国首个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的“金字招牌”,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作为沿海空间大、岸线长、滩涂多、资源丰富的大市,盐城秉持绿色发展理念,随着盐沪高铁通车后,两地将进入“一小时同城圈”,已是上海市民“后花园”的盐城,也将阔步迈向长三角旅游的“新地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