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感觉很累,离家远了不方便,比如老婆陪我去,一旦老婆陪我去看病,家里就没有人做事情了,到这里来太好了,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个医院给我们这个地区造福了。”在高邮送桥中心卫生院,居民胡天林正在接受治疗。胡大爷早年患消化道肿瘤做过手术,术后时常会发生肠梗阻,每次发病,他都要赶往几十公里外的扬州市区治疗,劳神又费力。而今家门口的送桥中心卫生院解决了胡大爷的后顾之忧。
医疗卫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大的短板在农村。从2015年开始,扬州在全市启动建设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18个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已经全面建成,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能力。
据介绍,送桥中心卫生院是扬州18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之一。它整合了周边三个乡镇的医疗卫生资源,投资1.2亿元新建,目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设有床位近200张。送桥中心卫生院院长顾正荣介绍说:“以往我们CT没有,进口胃肠检查没有,送桥新建医院我们累计投入近100台套、近千万元的医疗设备,进口DR 包括全自动生化 GE彩超都是进口设备,通过这些设备进入,对医疗技术医疗能力提高有所帮助。”
农民为何都想去城里看病,说到底是农村医疗机构无法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扬州创新理念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投入近12亿元打造了18家农村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用优质的医疗服务把农民留在家门口看病。18家中心全部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每家中心辐射2—3个乡镇,是名副其实的小“县医院”。扬州市卫健委主任赵国祥介绍说:“规划18家农村区域中心,我们综合考虑了农村居住条件、人口流向和服务规模,统筹安排按照一个中心服务10到15万人口来设置,参照二级医院标准来规划建设。”
农民对医院的信任最重要原因是好医生来到了身边,在扬州市政府主导下,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大医院通过“医联体”与18家农村医疗卫生中心建立起紧密联系,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纵向流动。扬州市卫健委主任赵国祥说:“我们还把18家区域中心与城市三甲医院进行挂联帮扶,为区域中心输入大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规范的操作流程,还有先进的卫生技术,迅速提升农村区域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基本能够达到或创成二级医院,农村居民可就近享受到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数据说明了变化,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极大提升了扬州农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18家农村区域中心建成以来,农村诊疗量明显提升,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6% ,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符合国家分级诊疗的方向和目标。
(来源:扬州市卫健委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