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有位87岁“书虫”,他的故事很励志

2020年05月17日 15:50:45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最近,邗江区双桥街道康乐社区接到通知,该社区居民刘存南家被省妇联评选为“书香家庭”。刘存南已经87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虫”,走进他家,三个房间最醒目的家当就是装得满满的书柜,客厅桌子上、房间闲置床上,也堆满书。老人说,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求知,活到老学到老。

  爱读书,尤爱文史书籍

  刘存南出生于泰州市姜堰区的一个职员家庭,自6岁上私塾起,便和读书结下不解之缘。他说,自己的每一阶段的成长、经历,都和读书息息相关。

  从扬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刘存南在老家的一所小学教书,因为爱读书,工作一年后,他又考取大学,继续求学深造。大学学的物理专业,毕业后,刘存南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学校师资缺乏,刘存南客串过政治、语文、物理、化学、英语、图画、体育老师,为了有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不断看书学习,充实自己。

  为了多读书、读好书,刘存南也成为新华书店、扬州图书馆的常客。上世纪70年代,书店开始开放,刘南存记得有一次为了买到心仪的几本小说,特地起了个大早去汶河路新华书店排队,“去迟了,想买的书不一定买得到。”

  退休后,刘南存有时间、有条件看更多的书了,他说,自己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少量家务,其他时间基本都用在读书上。文学类、文史类、自然科学类的都看,尤其偏好文史类,自己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基本都用在读书上。文史类、学科类的都看,尤其偏好文史类,最近几年在看的有《十三经注疏》、杜诗各种研究书籍、《清诗汇》、《陈去病全集》、《元曲选校注》、《缃绮楼集》、《经史八家杂抄》、《古文荟萃》等。

  一般人看到文言类书籍就感到头疼,刘存南阅读时毫无障碍,他说,除了小时候上私塾打下的底子,还和持之以恒的阅读分不开,古文类书籍越看越容易理解,一般人如果阅读古文觉得困难,可以从阅读《三国演义》这类半文半白的小说开始入门,《聊斋志异》也是文言文的入门阶梯书。

  爱存疑,读书屡有收获

  在刘存南看来,一日不读书,就好似虚度了一天。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看书就是一个不断求知的过程,自己在读书中收获知识,也常常有新的发现。

  多年前,刘存南从扬州一个私人书店买了一套《袁枚全集》。这套书由苏大学报主审王英志任主编,苏大也是刘存南的母校。发现书中好些地方值得商榷,就将疑问处给王英志去信告知,王英志回信完全认可了刘存南的看法,说:这套书当时因为参加一个书展,出书比较匆忙,留下缺憾,再版时会订正,并请刘存南对未看完的部分继续纠错。王英志和刘存南从没见过面,因为探讨《袁枚全集》,两人成了文友。王英志后来主编《陈子龙全集》,主动寄给刘存南,请他帮助审阅,撰写书评。后来,王英志在《袁枚全集》重印后记、《陈子龙全集》出版前言中,对刘存南的帮助均表示感谢。

  在几十年的读书经历中,刘存南经常质疑权威。他发表于《苏州大学学报》上的《“再生缘”之再议》,对陈寅恪、郭沫若认为《再生缘》是长篇七言排律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他说,自己阅读时爱存疑,虽是抱着学习的目的看书,但又不迷信权威,“在和别人商榷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刘存南看书杂,在多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他还因在原《扬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双重幻方的构造定理》,被安徽大学“幻方研究会”吸纳为成员,对方给他寄来100万以内的素数表,刘存南在阅读素数表时,又发现了重叠素数、颠倒素数、对称素数、比邻素数几种特殊的素数。

  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用心研读,刘存南对书的热爱,也是对生命的热爱,他说,书籍是从古到今文明的载体,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书香已经融进老人的骨子里,成为老人人生中的一个部分。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汪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