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区丁嘴镇新闻报道员黄凤桥,利用业余时间,5年创作出2部、合计40万字的长篇小说。目前,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春望》即将出版发行,第三部长篇小说《原野》也已经写了5万字。
黄凤桥在修改作品
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黄凤桥是土生土长的丁嘴人,自小酷爱读书、写作,心中一直有个作家梦。高中毕业后,他在当地一家织布厂任仓库保管员。工作之余,他积极创作投稿,多篇新闻报道被原宿迁县广播电台和报社采用,因此被丁嘴镇政府聘用为新闻报道员。30年来,他笔耕不辍,先后采写千余篇稿件,刊发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华日报、宿迁日报以及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
2015年,他参加镇里的秸秆禁烧工作,整整两个月时间,白天黑夜守候在田间地头。空余时间多了,他开始思考创作文学作品。第一部作品以儿时的玩伴、已经去世的堂叔为原型。随后他用近一年时间写作、修改作品,最终完成了20万字的长篇小说《那道弯弯的河》。2017年8月,该小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黄凤桥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那道弯弯的河》
2016—2017年,黄凤桥参与宿豫志部分章节内容的编写和宿豫区建国前老党员红色故事的创作。在这过程中,他了解到很多关于建国前宿迁地下党的感人故事。他深受感动,于是和江苏作家宋金甫合作,创作了20万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春望》。小说以丁嘴镇莫庄村任为本一家3名地下党员为原型,介绍了上世纪20—40年代,宿迁地下党抗击日寇、抵御还乡团的红色故事。目前,小说《春望》即将由人民日报社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黄凤桥介绍,他现在又开始创作第三部长篇小说《原野》,目前已经写了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