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100年惊艳了全世界

2020年05月16日 10:08:0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0年5月16日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

  提起这个名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想必是这些美轮美奂,无与伦比的惊世建筑吧。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德国历史博物馆

  肯尼迪图书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日本 美秀美术馆

  美国国家艺术馆、肯尼迪图书馆、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金字塔、家乡的苏州博物馆……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遍布世界,所到之处皆是不可替代的地标。

  他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金奖、日本帝赏奖、第五届普利兹克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他拿过世界各国各种类型的顶级奖项。

  贝聿铭于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人家都说,富不过三代,但出生于一个显赫世家的他,却是传说中的富十五代。

  贝家族人中人才辈出:清朝中期的贝慕庭为吴中巨富,与戈、毛、毕姓人家合称为当时的“苏州四富”。颜料大王贝润生,是贝聿铭的叔祖。其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父亲贝祖诒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贝氏全家福(左一是贝聿铭)

  贝家是吴中的名门望族,原籍浙江兰溪,明代中叶迁居苏州。如今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世界文化遗产、AAAA级旅游景区——狮子林,就是贝家的祖宅。

  狮子林是贝聿铭小时候与族亲玩耍的旧地,那里深厚的历史文化,给了他几多天才的设计养分。“创意是人类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结晶,这是我从苏州园林中学到的。”后来功成名就的贝聿铭如是说。

  狮子林一角

  的确,少年时代——苏州的时光,在他心中埋下了“建筑”这颗种子,更影响了他对生活和待人接物的看法。整日穿梭在狮子林、西花桥巷,假山中的山洞、池塘、石桥、瀑布,这些传统中国文化的印迹,让他意识到,建筑对生活的意义。

  狮子林中的贝聿铭

  在苏州园林的生活,不仅让贝聿铭形成了建筑要服务于环境,要因地制宜的朴素观念。同时还塑造了他淳朴敦厚的家庭理念,他说:「儿时记忆中的苏州,人们以诚相待,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日常生活之首,我觉得这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贝聿铭年少时与家人的合影(左一)

  在国外设计了那么多建筑,贝聿铭总是能想办法让甲方高高兴兴地接受预算超支,但在设计香港中银大厦时,他却在家里绞尽了脑汁,想着怎么样才能省钱办大事。

  因为在当时,已经知道了香港97年回归,在高楼林立的香港,这个建筑必须能代表“中国人的雄心”。但当时国家并不富裕,只有1亿8千万美元的预算,而旁边的汇丰银行有10亿美元……

  1982年 | 香港中银大厦

  冥思苦想后,贝聿铭终于拿出了一个犀利的方案——用几何结构勾勒,不仅气派又现代,还省了一大半建材。中银大厦建成后,他特别开心:“我必须说,我感到骄傲,这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过了这么多年,这座楼依然是香港的地标。

  除了为香港回归设计的中银大厦,同样让贝聿铭倾尽心力的,是为故乡苏州设计的苏州博物馆。

  他的小儿子礼中,也是建筑师,当初很想设计这个博物馆,却被贝聿铭果断拒绝:“这个设计要是我做不了,我的儿子更不能做。这可是块‘圣地’啊,他们还年轻,不了解苏州的文化。”

  苏州博物馆

  为了设计好家乡博物馆,85岁的贝聿铭亲自四处翻阅资料,无比认真慎重地做各种准备工作。

  “这比我之前在国外做的任何项目都难。因为东方艺术是非常隐秘的,观看、展览这种艺术的环境必须区别于所有西式的博物馆。”

  从假山石头到墙壁砖瓦,贝老都一一过问,就连庭院里每一棵树都是他亲自选的。

  据说因为工人们把竹子种得太整整齐齐,为了打造错落有致的自然美,最后都在贝老的监督下重新种过。

  这个苏州博物馆,也成了贝老退休前的得意之作,他宠溺地称之为“我的小女儿”。在开馆仪式上,贝老激动得都有些哽咽了:

  “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我倍感感恩荣幸。”

  即便在国外生活多年,学习外国的建筑思想,但贝聿铭依然认为:「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因此有种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他的三个孩子,分别起名叫礼中、建中、定中,其中含义,不言自明。

  2019年5月16日,102岁的贝聿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的灵魂,也终于可以回到故乡。

   (来源:Radio江苏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