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京沪苏三地创新资源,打造全国区域协同发展创新示范样板。
苏州高铁新城与中国的科技中心之一“中关村”正式“牵手”成功。
5月14日上午, 苏州高铁新城与北京中关村信息谷战略合作的“苏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项目”签约仪式在中关村信息谷总部举行。
项目签约及概况
在区委常委、苏州高铁新城党工委书记苏学庆,副区长王执晴,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总经理石七林、副总经理扈德辉等人的见证下,双方签署苏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项目合作协议。
此次北京中关村信息谷与苏州高铁新城开展战略合作大致可分为“三步走”——1 发挥中关村全球协同创新网络溢出效应,集聚全球创新资源;2 以相城打造的位于虹桥商务区内的“长三角·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为窗口,进行创新要素的针对性导入;3 由位于苏州高铁新城的“苏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完成创新企业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品牌树立。
作为这一“北京—苏州—上海”创新廊道核心载体的“苏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发展初期将聚焦车联网和科技服务业两大产业方向。
重点创建“一大活动品牌”、构建“一大创新体系”、搭建“五大服务平台”,目标打造服务优质高效、业态高端创新、载体智慧运营的京沪苏协同创新交流平台与展示窗口、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标杆、立足长三角、面向国内国际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
项目将建立由苏州市及相城区政府、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统筹指导,苏州高铁新城管委会、中关村信息谷共同推进落实的合作机制,高效推进各项工作。由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成立项目运营落地子公司负责项目招商运营工作。
首期,苏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将依托高铁新城天公大厦约3万平方米载体,规划设置创新展示中心、雨林空间、科技企业办公、产业配套等功能空间。重点导入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车联网产业与科技服务业创新资源,强化与长三角•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联动发展。
后期,项目将扩大载体面积,规划建设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试验区、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等,全力打造高铁新城特色产业新名片和创新发展主引擎。
苏州高铁新城的科创实力
近年来,苏州高铁新城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重大机遇,全力聚焦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枢纽经济发展,以打造大数据、智能驾驶、科技金融、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新高地为目标,连续获评苏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地区”。
今年一季度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0.6%,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赢。
苏学庆在签约仪式现场说:“中关村的优势产业与高铁新城重点产业关联度强、匹配度高,双方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他希望以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为路径,加快推进中心平台打造;充分发挥中关村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优质项目导入;通过高端人才和团队引育、高新技术企业打造等手段,加快推进科创要素集聚。进一步为高铁新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关村信息谷的创新网络
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是经中关村管委会批准,由中关村发展集团出资组建的线上线下平台为支撑的产业互联网创新服务公司。
截至目前,中关村信息谷已在全国服务26个城市及区域,60平方公里合作土地面积,托管运营近120万平米载体;服务创新型企业超过8000家,先后成功落地超3200家优秀企业。以北京为中心,国内合作城市为节点的创新网络体系正在建成。
石七林说:“本次与苏州高铁新城的合作,将依托上海虹桥、苏州高铁新城两处载体,按照“引高端、搭平台、建氛围、做示范”的运营思路,全力打造苏州·中关村信息谷,构建类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建设长三角新兴产业创新示范新高地。”
说起相城的“北京情缘”香橙君脑海里瞬间冒出一串长长的名单——初速度、智行众维、禾多科技、紫光云引擎、电影频道苏州制作基地……
缘分一点点结起,关系一丝丝紧密,成果一点点突出,此次签约将助力苏州高铁新城全新一轮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构建,助力苏州相城早日建成产城融合样板区,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