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一号产业”再添重磅!

2020年05月14日 17:30:22 | 来源:苏州高新区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最近,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与晟科药业(江苏)有限公司举行了视频签约仪式 。

  未来,双方将一起开展创新药的研发和产业化打造分子靶向药的创新高地! 

△ 现场视频连线了分布在新西兰奥克兰、美国圣地亚哥、北京各地的晟科药业团队

  至此高新区“一号产业”再添重磅一子!

  晟科药业(江苏)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专业从事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

  公司首创的治疗淋巴瘤、白血病、腺样囊性头颈癌等六条管线即将进入新药临床试验申请阶段,产品获批上市销售后,将委托药物生产商进行药物生产(CMO)。

  入驻高新区通安镇后,晟科药业将依托高新区长三角经济发展独特的地理和政策优势,努力打造分子靶向药的创新高地。

  晟科药业只是高新区生物医药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高新区已集聚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企业超 300 家,到2025年产值力争达 800 亿元,2030年达 2000 亿元,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1 “孵化器”到“加速器”,医疗器械加速崛起

  2009年,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载体破土动工,成为当时苏州高新区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核心载体,也拉开了该区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春天”。

  迄今,这里已有国内上市公司鱼跃医疗、中生北控、恒瑞医疗,以及国际行业龙头企业摩根新材料、生物梅里埃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集聚。

  上月底,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达28.4万平方米的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加速器正式开园。首批入驻包括苏州恒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虎丘影像(苏州)有限公司、诺一迈尔(苏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 25 家企业,总投资超 20 亿元,为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跨越发展按下“快进键”,启动“新引擎”。

  苏州高新区也成为了江苏省“一区一产业”唯一重点支持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区域。

  2“一核多园”,医疗器械产业多点开花

  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如何打造?

  高新区不仅将目光盯在产业集聚上,还将目光集聚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上,构建了“一核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

  高新区以苏州科技城为核心,以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为载体,充分发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国字号”创新资源优势。在高新区其他地方,则建设起多个“产业园”发展特色产业载体。

  在枫桥街道,建筑面积5.8 万平方米的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产业园一期项目,已进入最后的整装阶段,计划今年6月投入使用。经过3年的打造,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产业园已经引入了东劢医疗、安酷生物、中欧创新中心、中日康养机器人等 18 个国际领先、行业顶尖的优质企业。

  在浒墅关,单体投资总额达 50.2 亿元的阳山生物医药创新基地正在抓紧建设。这个占地面积达 202 亩的基地,将入驻梅里埃体外诊断试剂、长光华医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等3个项目。

  在狮山横塘街道,将以中成药、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等为主要方向,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智慧医疗产业集群。

  3“六链融合”,打造医疗器械最优产业生态

  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描绘,接下来怎么实现?

  高新区给出的路径是积极打造最优产业生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强化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资源链、要素链“六链”融合发展,集聚研发创新资源,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对此,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企业“心擎医疗”创始人徐博翎很有信心。他们创业不到3年,就完成全国第一个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工程样机,完成GLP 大动物实验并取得预期效果,已获超 4000 万元两轮风险投资,研发成果预计今年年底进入临床。

  “可以说,公司快速发展是与高新区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支持息息相关。国外同行要走到这一步至少要花上七八年,而我们只花了3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徐博翎说。

  至目前,高新区已集聚医疗器械企业超 300 家,拥有各类专利 1054 项,其中发明专利 415 项;拥有商标 852 件;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二类 371 个、三类 109 个,FDA认证 37 件,CE认证 166 件。一个“打造长三角最具影响力医疗器械产业加速器和创新中心”的愿景,已然露出“尖尖角”。

  高新区将抢抓苏州市将生物医药作为“一号产业”来打造的契机,切实担负起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两核”之一的职责使命,进一步集聚资源、集中政策,攻坚克难、勇争一流,坚决为苏州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展现“高新作为”,贡献“高新力量”。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