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长1米55!泗洪乃至宿迁首次发现清朝“红夷大炮”

2020年05月13日 15:39:3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最近,宿迁泗洪县一处工地挖出的火炮,引发了众多关注。经初步鉴定,这是清朝咸丰辛酉年时期铸铁的一门红夷大炮。5月12日,记者前往当地博物馆,拍摄到了这门晚清大炮的“庐山真面目”。

通长1米55!泗洪乃至宿迁市首次发现清朝“红夷大炮”

  这门火炮的炮壁很厚,炮体也很重,虽然炮身锈迹斑斑,但在炮口附近可以看到有38字铭文。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清朝大炮炮身留有如此多的文字也实为罕见。

通长1米55!泗洪乃至宿迁市首次发现清朝“红夷大炮”

  宿迁泗洪县博物馆馆长马公说:“通长1米55,炮的口径直径21厘米,上面我们看了一下有铭文,有江南提督李世忠。时代是清咸丰辛酉年。”

通长1米55!泗洪乃至宿迁市首次发现清朝“红夷大炮”

  据了解,这门火炮是今年2月20号,在泗洪县龙集镇尚嘴村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发现的,村民当即向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汇报了此事。由于疫情原因,直到4月下旬,泗洪县博物馆才开始对这门大炮进行清理和研究。据介绍,炮身铭文中的江南提督李世忠,为太平天国降将,根据“咸丰辛酉年菊月”的字样,可推断这门火炮制造于1861年10月。据查证,这种火炮俗称“红夷大炮”,明代后期由欧洲传入中国,由炮管、炮耳和炮尾三部分组成,固定在石质的炮台或有轮推车上使用。

通长1米55!泗洪乃至宿迁市首次发现清朝“红夷大炮”

  宿迁泗洪县博物馆馆长马公说:“它的发现是我们泗洪乃至宿迁市首次发现,对研究清代时期泗洪、宿迁的军事和防御有重要意义。”

  目前,当地博物馆将对这门清朝火炮进行除锈处理,并为其安装支架,后期将放在泗洪县博物馆进行展示。

  (周杨杨 宿迁台 泗洪台 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