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案例并不少见,但依旧会有市民在接到诈骗电话时,疏于防范上当受骗。
近日,扬州警方通过三级联动,斩断了一个诈骗团伙的“黑手”。
5月6日上午9点多,市民陈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互联网举报中心的电话,对方称,有犯罪嫌疑人以陈女士的个人身份信息实施诈骗,请陈女士协助网上笔录调查。
陈女士介绍,对方提供了一个视频,镜头中的画面像公安局的办公室,穿着警服的警察将有红头文件的资料给陈女士看,上面有陈女士所有信息,包括电话号码、照片、家庭住址等。
此时,蜀冈-瘦西湖景区公安分局也收到扬州市公安局预警,显示辖区居民陈女士接到可疑电话,有被诈骗风险,需要迅速介入处理。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公安分局反诈合成作战中心民警房纯青介绍,显示预警后,他们第一时间拨打受害人电话,但当时这个号码已经被呼叫转移,于是民警们又第一时间同步把这个案件推送给相关的派出所。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公安分局城北派出所副所长李智介绍,民警想尽办法联系被害人,在上门寻找的同时,也通过派出所当日值班民警前往周边银行和附近可能转钱的场所进行寻找。
通过市公安局、景区公安分局、派出所三级联动,最终,在警方发送了20多条提醒短信后,陈女士于上午11点多看到了警方的信息,顿时恍然大悟。
警方介绍,近期,扬州已发生多起冒充警察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例。市民如接到可疑电话,可拨打扬州反诈中心24小时专线咨询。
扬州反诈中心24小时专线:0514-89898110。
大数据时代
诈骗手段不断翻新
诈骗骗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今天为大家整理七大常见骗术
让你了解各类电信诈骗
见招拆招!
骗术一:“网络贷款”诈骗
犯罪手法:犯罪嫌疑人以短信形式或贷款网站方式向受害人发送低息免担保贷款信息,利用事主急需流转资金的心理实施诈骗。
防范关键:手续齐全责任清,切莫轻信免担保。贷款应到银行信贷等金融部门申请办理,办理时应首先审查对方资质,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作出贷款计划。
骗术二:“网上购物退款”
“网购商城会员注销”诈骗
防范关键:“网购客服”来电,一定提高警惕,凡是打着退款名义要求点击临时链接、扫描二维码或者银行转款的,坚决不能操作。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注意:400电话通常是由客户打入而不会打出)。建议在手机上安装专业软件,可拦截和识别绝大多数诈骗电话和短信。
骗术三:刷单诈骗
防范关键:所有网购刷钻、刷信誉兼职赚外快等都是“陷阱”;凡是网上招聘做兼职,若要求先交纳保证金、押金等100%为虚假广告,切勿上当受骗。
骗术四:“微信交友”诈骗
犯罪手法:犯罪嫌疑人在婚恋、交友网站结识受害人,取得信任后,以推荐赌博、期货或股票等平台注册投资能获高额利润为由,引诱受害人上钩,从而实施诈骗。
防范关键:网上交友需谨慎,一番嘘寒问暖、感同身受,你以为“像极了爱情”,却不知网络对面的“花样美男”“知心妹妹”也许就是一个一步步花言巧语设套,掏空你的钱包、刷爆你卡的陌生人。
骗术五:“冒充公检法”诈骗
防范关键:公检法办案,一定会持相应的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笔录,不会“电话办案”;公检法也没有设立所谓的“国家安全账户”,更不会要求群众将个人存款转移到该账户,凡是接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求转款的电话,一律果断挂掉,并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骗术六:“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手法:犯罪嫌疑人一般采取冒充亲朋好友或者熟人,以出车祸、嫖娼被抓、手机充值或者急需用钱为借口,要求受害人汇款或者充值。
防范关键:当接到所谓的领导、子女、亲属因为工作、突发疾病、遭遇车祸等托词的电话时,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采取直接联系当事人核实的方法,遇到中间人传递信息,凡是涉及汇款、转账给陌生账户,一定是诈骗。
骗术七:“QQ聊天”诈骗
犯罪手法:利用木马程序盗取QQ号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账号主人对亲友、同事、朋友进行诈骗。
防范关键:如果不能确定网络安全,尽量避免使用公共WIFI;保护好个人信息,手机验证码决不向他人提供;开通QQ设备锁(手机QQ—设置—设备锁),让盗号者无法登录;及时升级QQ、微信的最新版本;QQ聊天过程中只要提及汇款,一定要通过电话联系方式与好友直接核实,不要轻信网络留言和接受到的即时视频。
防范电信诈骗
请牢记“6个一律”
“10个凡是”
“六个一律”:
1.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要求汇款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凡是对方要求提供验证码的,一律要仔细确认。
“十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核查资金、要求汇款或转入安全账户的;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尤其近期要注意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发放助学金的);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先要汇款的;
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的;
6.凡是叫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7.凡是网络刷单、购物退赔的;
8.凡是叫你登陆网站查看通缉令的;
9.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汇款的;
10.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来源: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