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这个“五一”假期,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了解到,假期各馆区共接待观众3万人次,观众来自全国除澳门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最多的是安徽(约23%),其次是江苏(约13%),第三是河南(约9%)。值得注意的是,观众里七成是“后浪”,即19至35岁的青年。
年轻夫妇林先生和肖女士,“五一”当天专程来到纪念馆参加升旗仪式。读大学时就是学校国旗护卫队一员的林先生说:“我们要珍惜和平的生活,努力工作,建好小家。每一个幸福小家连成祖国幸福大家庭。”
曾在疫情期间向杭州瓜沥镇镇政府捐出近万元的杨先生,5月2日带着小女儿专程来到纪念馆。他说:“这里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要来的地方,这段历史必须被铭记。我想让我的女儿也了解这段历史,让她知道和平来之不易,要珍惜。”
5月4日来到纪念馆参观的90后小江说:“正视历史,才能有所进步。未来我会更加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不仅参观者以“后浪”居多,工作人员中的“后浪”们也不甘于后。据介绍,这个“五一”假期,预约人数日日“饱和”,从外围的疏导,到门口的观众服务,再到场馆的运行保障,“后浪”们与“前浪”一起,“踏浪而行逐浪而上”,一同坚守在假期的一线。
1997年出生的孙永鑫是名退伍军人,既是纪念馆的升旗手,也是馆内助览工作的主管。在这个阴晴不定、气温“跌宕起伏”的假期里,他一直与50名助览员一起,几乎全天无休地查验观众预约、身份证信息、健康码以及观众防护工作是否到位。
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巡特警大队负责着纪念馆一号门外围水西门大街的安全保障工作。一位1995年出生、不愿透露姓名的巡特警,裤子在雨中淋湿了。“雨裤有点厚,穿着闷热,但所有人都在坚守,辛苦一点不算啥。”
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将自己热情、认真、敬业、务实的精神带入到了假期的工作中,也感染了每一位曾接受过服务的观众。
这个“五一”假期也是纪念馆采用线上预约参观机制的第六周。预约平台上,第一次出现了“微信提前预约人数超过现场预约人数”的情况,也首次出现了“当天参观名额在前一日就已被约满”的情况。记者了解到,5月3日、4日两天,线上提前预约人数的占比都在70%上下。由于疫情尚未过去,纪念馆对每日进馆的人次进行限制,仍为南京大屠杀史展区5000人次/天、三个必胜展区3000人次/天。此外,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大数据分析,这五天人流量的高峰都集中在14:00-15:00,低谷则是16:00-17:00。“所以今后预约参观,建议大家可以选择避开高峰时段,错峰参观。”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