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百村行|江苏淮安渔业村:水陆并进 “闯出”康庄大道

2020年05月05日 09:05:1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渔业村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东部,绿草荡西岸,与阜宁县的马家荡隔湖相望。全村145户里有113户都是专业渔民,村民生活方式以传统捕捞为主,以船为家。

  近年来,村党总支紧紧围绕“强村富民”这根主线,充分挖掘渔村的特色资源,带领渔民走水路抓发展、走陆路谋出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过去的8万元,发展到年收入100余万元,村级财务状况也从负债70多万,变成盈余100多万,这个昔日穷困的小渔村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强党性,建立“党建+合作社+电商”发展模式   

  2019年初,渔业村精心打造了一艘党建“红船”,将组织活动开展到湖区,把过去单一的到村部集中学习,转变为形式多样、互动性较强的学习。

  渔业村因渔而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让渔民一起学习先进经验,转变渔区生产观念,并针对渔村特点,建立了“党建+合作社+电商”的发展模式,鼓励全村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带民发展。

  除了发展传统的螺丝捕捞行业,村集体还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东风”,传授村民电商业务知识,并通过让村干部参与企业管理,来推动荷藕产品的电商销售,几年来,年均为村集体增收十万元以上。  

  转思路,做好“水面文章”  

  2014年,渔业村经过仔细调研,决定整合渔场资源,收回集体水面,更换承包模式。“当时村里的主要集体资源,就是一个村级渔场。渔场过去的发包收入很低,才8万多块钱。村干部基本上每人都有个水面,利用率很低,再加上大户的发包也不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所以说当时群众反响特别强烈。”渔业村党总支书记潘志平说。

  潘志平在全村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上公开承诺:无论困难多大,压力多重,哪怕丢官不干,坚决取消村干部及其亲属在鱼塘承包上的特权待遇,依法解除未经招标的续签承包协议,集体水面必须收回,公开发包。

  一开始,工作难度很大。潘志平耐心开展思想教育,发动党员干部在水面回收中做标杆、立榜样,通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反复谈判、协商、诉讼,大小会议召开60余次,终于在2015年底成功解除全部续签协议,收回集体所有水面。2016年初,渔业村通过公开招标,挖掘渔场潜能,鼓励能人带头,引领致富。当年,渔业村破天荒的集体经济收入破百万元,群众笑称“翻了十几个跟头”,彻底甩掉了“债务村”的帽子。“我们公开招投标后,引进了扬州的一个荷藕种植大户,对我们的千亩水面进行藕虾套养。我们村也跟大户协作,组建了白玉兰荷藕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参与种养殖经营管理。”村党总支书记潘志平说。     

  谋福利,建设“渔民码头”  

  为本村渔民谋取福利,提供便利,是渔业村的基本工作思路。该村于2019年9月份建成占地600多平方的“渔民码头”,码头分布四级平台,适合各个季节泊船停靠。村党总支书记潘志平自豪地说:“在这个村集体经济壮大以后,我们还陆续出台了一些给老百姓实惠的村规民约的制度。在我们流均镇,我们是首家,目前也是唯一的一家给全村村民代缴农村合作医疗的村,综合财产保险也是我们村集体代缴的。”  

  2016年以来,渔业村集体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先后兴建了排灌两用泵站和200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广场,安装覆盖全村的路灯照明系统,改造渔民电力下火36户,为渔民水上住户配备安全防护设施等。   

   (来源:淮安区融媒体中心/于伶 浦望舒 编辑/苏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