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面对挑战,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奋斗者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江苏新闻广播联合江苏省总工会推出系列报道《劳动者·奋斗者》,展现劳动者的风采,倾听奋斗者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认识泰州“明星村”书记丁雪其,听听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
6岁那年,丁雪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右腿落下了终身残疾。初中毕业后,丁雪其到父亲开办的猪鬃加工厂里上班。1997年,父亲病逝后,厂里的事务全部落在了丁雪其身上。
丁雪其认为,只有走猪鬃深加工的路子,才能把厂子做大做强。于是他东挪西凑筹资50万元,在村里租赁了20多亩地,创办了“泰兴市学中猪鬃制刷有限公司”。在国内先后建立了40多个猪毛收购和销售网点,产值连年翻番,生产规模跃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吸纳本村劳力300多人。与此同时,他带动发展猪鬃加工专业户100多户,每户年平均收入3至5万元,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农村工业特色。
丁雪其介绍说:“我们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把初加工的产品收购深加工,再出口向国际市场,同时也解决我们村周边60个残疾人、困难户的就业,让他们有事做,有收入,有钱赚。”
丁雪其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了全村老百姓的认可和赞扬。2008年,丁雪其高票当选黄桥镇祁巷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作为村里的“当家人”,丁雪其把带动村民致富当成自己的责任。2009年,他拿出60万元流转了600亩村集体土地,自己租赁100亩发展葡萄园,并鼓励其余村干部带头租赁发展高效规模农业。
“我自己开始搞了100亩葡萄,其他村干部有的搞洋葱、韭菜,还有菊花、甜豌豆、本地小花生,总共10多个品种,我们就是想办法先摸索。当时我就向村两委承诺,带头种,带头搞,带头发展,亏的算我的,赚钱是你们的。”丁雪其说。
在摸索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丁雪其还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大棚蔬菜、优质苗木花卉等项目,先后招引了安徽、南京、常州等地客商建设农业生态园和小南湖风景区。仅靠生态园,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就增加了900元。
黄桥镇祁巷村村民丁新生告诉记者,大家的钱袋子鼓了,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我们村每年举办好多大型活动,例如农民丰收节、全国钓鱼大赛……现在农民的生活是吃得好、住得舒畅。”
近年来,祁巷村以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推进全村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对全村所有河道进行了整治,推行生态护坡,全村绿化覆盖率达45%。祁巷村先后获得“江苏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丁雪其也被评为省劳动模范、省道德模范,入选“中国好人榜”……
丁雪其认为,成功不是为了追求名誉,而是对社会要有所贡献:“从小我的腿不方便,总想有一天出人头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带领群众一起发家致富。”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彭迪帆 泰兴台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