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在我国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社区如何治理,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如何构建,是一个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江苏宿迁泗阳县众兴镇的东光社区,在社区治理工作方面不断创新,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两徽六微”的网格工作体系。一起来看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两徽”即党徽和警徽,“六微”即建立“微平台”、排查“微矛盾”、创新“微宣传”、制定“微方案”、实现“微心愿”、畅通“微循环”。
党徽——把支部建在网格上。
以往小区有什么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居民有什么生活困难,社区党组织往往无法及时了解和解决。如何补齐这块短板?东光社区党委创造性地探索实施把支部建在网格上,以网格党支部为枢纽,构建了“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楼栋长”四级组织体系。
网格党支部坚持开展党员“三亮”活动,即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通过贴挂党员户门牌、佩戴党徽、发放党员服务名片、设立党员照片墙等形式,公开党员的姓名、职务、监督电话等信息,引导党员强化宗旨意识、牢记党员身份。
网格党支部推动基层党组织链条向楼栋延伸,以每个楼栋为1个网络,明确党员责任岗,优先推荐本楼栋的有威信、有能力、身体健康的党员为“党员楼栋长”,本楼栋无合适党员的,从其他楼栋调配。
“党员楼栋长”定期开展排查,掌握全楼栋居民基础信息,建立详细档卡,协调楼内矛盾纠纷,及时帮助楼栋内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员,开展代缴水电气费、业务代办服务,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警徽——“网格+警格”融合联动
在小区成立“网格+警格”服务站,实现警网融合、警务前移、警民互动,“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利用小区居民茶余饭后,休息聊天的一个小亭子,设立“小丁议事亭”。每周开展一次座谈会,由社区民警、网格员牵头,城管、居委会和物业等人员与居民聚在一起,说心里话,谈烦心事,学法律法规。
利用小区宽阔的广场,着力打造网格“平安广场”。广场四周设置了LED显示屏和宣传展牌,不定期开展养狗遛狗、高空抛物、邻里纠纷等问题解决小措施的宣传牌。
设置“10分钟生活圈”等便民牌,让居民能够在10分钟左右的步行时间找到相应的便民点。广场上经常开展平安专题汇演,以及文娱演出,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创建平安网格、和谐网格。
网格警格服务站将网格平台和警务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问题共解,构建“宣教服务联合、信息采集联动、重点人员联管、矛盾纠纷联解、平安网格联建”五联机制。
警员可借助网格员日常巡查走访和熟人熟地的独特优势,及时掌握治安隐患情况。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上报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矫正对象、治安隐患、非法聚集、赌博吸毒及其他违法犯罪等信息,都将及时有效地反馈到警格长那里,警格长能在第一时间予以掌握。
建立微平台——
搭建网格微信服务群,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把便民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和网格管理服务等相关内容发到微信群内,提供给居民查阅知晓,居民有什么不懂和需要咨询的可以随时随地咨询网格员。微信群的开通,居民普遍反映办事咨询省事多了。
排查微矛盾——
网格员对排查出来的矛盾隐患实行“挂号销号”闭环管理。对于矛盾与隐患,及时逐一登记,按照“民生事项、治安线索、安全隐患、重点人员”汇总归类。
可以即查即改的矛盾与隐患,第一时间给予解决;要上报相关部门会办交办的或者是解决起来需要走报批程序的问题与隐患,进行重点催办,实行挂号制。这些挂号的问题与隐患经过解决后,再进行销号登记,使百姓的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每一个矛盾与隐患都能得到解决。
创新微宣传——
网格管理离不开宣传发动。网格警格服务站针对不同的排查事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品、相声、快板和短视频等形式多样的宣传与教育活动。
比如在排查到小区有业主有高空抛物的危险行为后,网格员在立即制止后,网格长、警格长、党员楼栋长等一起创作和排练了一个反映高空抛物的情景小品。这种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居民们更容易接受,更能促进居民约束自己和家人杜绝这种高空抛物行为。
提出微方案——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事件解决需要不同的解决思路和方案。针对不同的网格事件,网格警格服务站工作人员采取“1(网格长或警格长)+N(其他部门和人员)”工作方案。
针对家庭暴力倾向,由警格长牵头,网格长、辅警、网格员、妇联、志愿调解员“1+5”人员组成阵容。
针对小区违章搭建宣传,由网格长牵头,党员楼栋长、业委会、物业经理、城管和业主代表联合参与的“1+5”六方议事。
“1+N”机制极大地整合了网格资源,汇聚了网格力量,真正做到精准高效服务。
实现微心愿——
网格警格服务站在做好日常基本工作的同时,针对网格居民常态化开展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网格员通过日常上门走访征集群众的微心愿,重点对象为困难职工、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及病残家庭等,鼓励他们说出最想实现的愿望。
随后,社区对所收集的“微心愿”进行梳理、核查、分析和汇总,建立信息库,并在微信群发布,帮助完成圆梦行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通过群众点单、网格下单、志愿者接单这“三单制”的开展,网格内迅速掀起了帮助困难群体圆梦的热潮。
畅通微循环——
网格作为社会的“细胞”,有着感知居民生活最直接、最敏锐的第一触角,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落脚点所在。困难群体的困难问题,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这些微小的事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往往会衍生成社会的大问题。
社会治理的“堵点”和“痛点”,就是网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宿迁泗阳县众兴镇的东光社区从细微之处入手,关注网格内每一个微妙的变化。以“微治理”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实现让基层群众满意的最终目的。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许宸 通讯员/秦海 郑雄 孙和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