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邗沟河道清淤发现不少唐宋铜钱,这条河还有未解之谜……

2020年04月30日 06:54:16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扬州市古邗沟清淤,一群手持金属探测仪淘宝者在此寻宝,不少唐代、宋代的铜钱被探了出来,其中唐朝的开元通宝最多。这条久负盛名的古邗沟,看来真是历史久远。

  (淘宝者在古邗沟寻宝)

  不过扬州市水利史专家徐炳顺认为,历史上,特别是现存的明《嘉靖维扬志》《今江都县图》中的该河都叫作黄金坝河,至于明确称其为“邗沟”是在1963年。虽然此河道古老,但并不一定是吴王夫差所开。

  史上邗沟曾经有两条

  在这条河道连接大运河的河口,有块勒石,刻有“中国大运河古邗沟故道”字样。据介绍,古邗沟故道, 是扬州地区最早建成的人工水道之一。

  古邗沟故道现位于扬州城北,从螺丝湾桥向东直达黄金坝,长1.45公里,目前作为景观河道使用。这段邗沟遗址的始建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是大运河系统最早期的遗迹之一。从汉代至唐代这段河道都是大运河的主航道,是历代漕运的主要通道。河道虽然历经整治,但都是在原始河道的基础上拓宽和修缮,因此保留了河道走向的真实性。

  此前,扬州市曾发现一张清代刻本《邗沟故道图说》,其上表明了从古邗沟开凿至清代光绪年间,邗沟故道变迁了7次,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千百年来邗沟故道在历代的变迁。

  “缘水而兴的扬州,历史上曾经开过两条邗沟。”市水利专家徐炳顺表示,除了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为人们所熟知外,300多年后的公元前179年,吴王刘濞也曾开凿过一条“邗沟”。相关记载首见于《宋史·巻九十六》:“吴王濞开邗沟通运海陵。”

  在清雍正重修的《江南通志》中,同样有引用《惟扬志》记载:“吴王濞开邗沟自扬州茱萸湾通海陵仓及如皋蟠溪,此运盐河之始。”《中国国家地理》中,对“通扬运河”这样解释:贯通江苏省南通、扬州两市的人工河道。古称邗沟。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41年),由吴王刘濞主持开凿。

  据徐炳顺研究发现,“第二条邗沟”是刘濞时代的名称,作用主要是运盐。清宣统元年(1909),官方改称该水道为“通扬运河”,并一直沿用至今,几经兴衰,如今的“第二条邗沟”已经与芒稻河、红旗河、新通扬运河等沟通,成为连接长江与里下河水网的重要水道枢纽。

  邗沟源头可能在湾头 

  邗城的位置与邗沟最初的运口有着密切的关系,邗沟最初的运口在何处?查阅史著都没有一个具体定位的说法,这是因为长江岸线南移,旧迹难寻。但据1975年扬州地区水利处《扬州水利》介绍,扬州历史上的江岸线在“胥浦-湾头-宜陵”一线,又据扬州市考古专家印志华《从出土文物看长江镇扬河段的历史变迁》一文,从出土文物的角度也证实春秋时期的长江北岸“濒临蜀冈,自西向东在胥浦-湾头-宜陵一线”。 

  徐炳顺分析认为,湾头在蜀冈东端脚下濒江,欲引江水北上,据此可以推断,湾头附近应是理想的引江水的口门。其时今螺丝湾桥至黄金坝之间的邗沟与长江岸线重合,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在蜀冈下开一条平行于长江的河道北上,今所称的邗沟应在长江岸线南移以后所开。从长江受潮汐、上中游来水、来沙的丰枯、季节的影响等等来看,当时所开的邗沟作用不大。尽管历史没有潮位记载,但是潮水每日两涨两落、涨潮历时3小时、落潮9小时的自然规律不会有变化,邗沟只能是季节性的引水通航,何况江岸线不断南移,引水口门也要随着岸线的南移而南移,所以民国时武同举讲“吴掘邗沟,由邗城(在广陵城南)首受江,汉以后由江都故城首受江”。所以邗沟最初入江口门的确切位置至今仍是个谜,但是可初步推断在今天的湾头处。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