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立法调研行(3):在创新服务中推动矛盾解决

2020年04月29日 08:46:4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电动自行车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也关系着生产、销售、使用等多个主体的利益,怎样使得整个链条更顺畅,确保关键环节能抓住,立法走访调研中发现,其实,一些服务上的创新,既显得有人情味,也能推动不少问题的解决。

  上牌照车管所放在我们这儿有一个点。我们照片传上去,确认以后才能上,比上汽车要求都高,开票开的你的名字,必须带你的身份证,实名制。

  在南通一家电动自行车品牌专营店里,老板周徐华告诉调研组,在销售点可以直接登记上牌,对购车者而言没有额外的时间成本,基本都乐于接受。

  这一点,常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颇有心得,早在2011年4月,他们就在全市800家销售企业中选取了278家信誉较高的,可以“带牌销售”, 到2018年底的时候带牌销售了88.8,占到了登记上牌总量的41%新国标要求出来后,又确定了349销售新国标车的门店,可以上牌眼下,常州市内的电动自行车上牌率接近100%

  我们抽样调查,现在无牌的不到1%。我们原来也有临时信息牌,当时临时信息牌申领的话,起码你要有发票、合格证,现在大量的老百姓发票没有、合格证没有,我们就认一条,持本人身份证拍照、取像,来登记。上牌的目的就是要采集他的信息。就是告诉大家,4月15号以后,没有牌照的车我们是要扣的。去年的4月10日-15日,每天我们要上5万辆车。

  方便惠民举良策。记者注意到,草案修改稿中,已经计划增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政务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以及符合条件的销售点等场所设立登记代办点”的内容。

  “禁止在楼道充电”、“电池不要带进家门”等,作为安全常识,各界对此已有共识。但非机动车停车和充电场所设施供应不足才是一些乱象存在的客观原因,老旧小区如何辟出新面积实施改造?新建小区能否加入科技手段自动识别有电池带入、从而发出提醒?海安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已经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的改造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正在与电梯企业共同推进电动自行车上楼的智能识别等:

  前段时间我招商引资,谈了一个项目,同样的电池,常规的一旦短路,就马上容易起火,这种新型的电池通过添加了一些添加剂,即使发生了短路之后,只冒烟不马上燃烧。技术上能够突破的话,不完全是立法的范围,从科技等方面应该给予大力支持。

  “不少管理问题可以通过主动服务来解决”,这是调研组一行在走访中的一大收获。比如头盔和保险,可以由销售商或厂家采取赠送的方式来普及,去年常州由生产企业送出了11万份第三者责任险;废旧电池,可以由生产厂家统一回收,常州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电池回收对他们而言还可以降低成本,消费者也可以获得相应补贴等。又如不少车辆达到使用年限后,车牌号要实施注销,实际上消费者主动申报可能性不大,常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提出,可以采取主动公告的方式,由社会监督,之后这辆车再上路就涉嫌违法等。

  省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讲,关键条款的针对性、精准性、可操作性面临不少的挑战。而把一些规范、管理放到服务当中去解决,可能更容易接受。

  【记者手记】一辆小小的电动自行车,牵涉着千家万户,这句话绝不轻松。跟随立法调研组一路走下来,每一场座谈会都有10多个部门参加发言还有相关的企业、居民、人大代表等,每个部门在每个链条上的作用都不一样,不同立场的人想法会大有不同,就交通违法一项而言,有人认为要有首次豁免权,有人则觉得一开始就要罚到“肉痛”。再具体到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基础条件更是有着千差万别,正如调研组所言,设置一项条款很容易,但如果限制太多,老百姓的出行就会受限;如果没有强制性、关键性举措,又达不到立法的效果。权益与义务如何兼得、怎么平衡,从网络问卷调查,到广泛听取意见,开门立法、方方面面的声音促使我们的立法更加清晰。当然,并不是说这部法出台后就能管住电动自行车所有的问题,但最大可能解决分歧、凝聚共识,必定会得到最广泛的认可与拥护。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