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齐聚湖北疫情防控最前线,义无反顾,投身战“疫”。江苏先后派出13批、2813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抗疫前线,参与了15家定点收治医院和3家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是全国人数最多的省级医疗队。为大力宣传战“疫”中涌现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了8集抗疫题材纪录片《逆行者——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战疫纪实》,4月21日起在江苏卫视晚间21:20黄金时段播出,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教育频道、江苏国际频道以及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同步推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集《驰援黄石》
2月10日,中央确立19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一一对口支援关系,江苏对口支援黄石。来自江苏全省的362名医护工作者分几批前往黄石支援。这是一支集重症抢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医院管理人才于一体的精锐之师。
黄石,距离武汉东南方约120公里,除市区外,下辖县级市大冶以及阳新县。就在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抵达之时,黄石全市在院确诊病人772人,在院危重症病人82人,每日新发病人超过100人。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黄石原来的医疗秩序全部被打乱。
当时,黄石全市新冠肺炎的病人集中在黄石市中医院、市中心医院等共8家定点医疗机构内。但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黄石重症救治能力薄弱。
鲁翔,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逸夫医院院长。行医三十多年,鲁翔参加过援藏,抗击非典,汶川营救,这一次,他的角色是——江苏援黄石医疗队前方指挥部总指挥。
鲁翔说:“江苏对口支援湖北抗疫的整个战场,应该是武汉和黄石两个主战场。黄石的医疗队是2月10日组建,来自于50几家单位,16家厅直(省直)医院、9个地市的市县级医院。”
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抵达的次日,鲁翔就带领专家组成员前往当地8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摸排,提出两项工作重点,一是感染控制,二是重症救治。
江苏感控专家迅速拿出院感防控建议,并对当地医生进行培训,推动医院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开通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黄英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有着丰富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和救治经验。此次担任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救治和专家组组长。在到达黄石的最初几天,她一直对整个江苏医疗队强调关口前移的重要性。
黄英姿说:“关口前移,就是不要让这样的病人来的时候是轻的,过两天是重的,再过几天是危重的。”
面对黄石的近千名患者,江苏白衣战士排兵布阵必须精当,2月14日,一线临床工作全面展开。
8家定点医疗机构的重中之重就是黄石市中心医院,江苏医疗队的主要兵力就布置在这里。尽管在48小时内把ICU病床从原来的5张增加到25张,可还是在一天之内就住满了。
赵炜,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此次在黄石市中心医院,他的战场就是在危重症病房。
回忆起自己第一个拔管的病人,赵炜记忆犹新:“有个病人,交到你手上的时候,重得不行了,我做决定拔管子。这种病人去传染别人的最高风险的时候就是在他气道开放的时候。跟着你的都是年轻人,你让谁拔?我说不行,我得自己拔。”
李晓青,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大家眼里的“飞虎队队长”。在她的记忆里,每天都是在从死神的手里抢病人:“最忙的一天下午,我们插了三个气管插管,上了一台CRT(双心室起搏),做了一次CPR(心肺复苏),还做了四个俯卧位通气,就是一个下午,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李小民,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江苏援黄石医疗队阳新分队领队,始终不能忘记一位94岁的康复者:“94岁的一个老太太,她还有基础病,肝硬化,最后我们还是救治成功了。她不是推车出去的,她是走路出去的。”
2020年3月20日,经过39天奋战,黄石再无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医疗秩序恢复,城市回归正轨。
江苏援黄石医疗队共参与救治危重症病例419人次,重型病例860人次,巡诊普通型病例5884人次,参与护理9348人次。
2020年3月27日,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抵达黄石的第46天,在两地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黄石市最后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至此,黄石实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
江苏援黄石医疗队共奋战47天。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各界向黄石捐赠款物共计1.62亿元。医疗队动员协调江苏省内和黄石市康复者累计捐献血浆14150毫升用于重症治疗。
江苏省卫健委与黄石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两地多家医院将建立对口关系,专注人才培养、学科共建、远程会诊等合作,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江苏医疗队”。